北宋蓝田吕氏墓葬和器物简介
蓝田吕氏是北宋晚期陕西西安地区的名门望族。其兄弟四人皆是北宋晚期名士:吕大防是宋哲宗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吕大忠与吕大钧既是金石学家,也是西安碑林的奠基人;吕大临是著名的古器物学家,他所编纂的《考古图》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鼻祖。他们深受当地人爱戴,被称之为“吕氏四贤”。
本文着重讲述了吕氏墓葬特点及其随葬器物。而这些墓葬品多以墓主生前实用和喜爱的各种生活物件为主。与宋代当时墓葬的随葬风气不同,具有宋代文人世家仿效古礼的特征。
墓葬和器物简介
20座成人墓葬是整个墓葬群的主体,方向乃坐北朝南式。从形制上讲,皆为竖井墓道、土洞墓室,深度在7.5—15.5米之间。竖井墓道是指从地面像打井一样端直向下挖成的墓道,这个说法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斜坡墓道。
青瓷器
黑釉瓷器说到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吕氏家族也是别具特色。随葬器物总计一千余件组,其用途涉及餐具、酒具、茶具、香具、文房用具、闺阁用具、佛事用具、礼器、日常杂器等九个不同的生活领域。质地包括:瓷、陶、石、金、银、铜、铁、锡、贝、漆木等十种材料。特别是瓷器,不但数量大,而且器形种类繁多,整体保存良好,品相与工艺堪称上流,看后的确令人兴奋震惊(图一)。
图一 青白瓷器经过认真细致的清理研究,可将随葬器物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条:种类丰富,涉及面广;瓷器不但数量多,而且质地非常好,工艺也很精细,许多器物无论造形还是意境都可代表当时的先进水平;大多数为墓主生前实用器具,这与同时期其它宋墓以随葬明器为主的状况区别明显。
那么什么是明器?明器就是人类现实生活中实用物件的仿制品,它们有生活用具,也有仿制人形的俑类。唐宋时期,墓葬中曾经流行三彩器、彩绘器,例如我曾在西安西郊远东公司基建工地上发掘的一座唐代砖室墓,墓葬不大却出土了大批三彩明器,其中的一件三彩嘶鸣马,造型栩珝如生、鞍配装饰华丽(图二),堪称为唐三彩马的上等佳作;
图二 明器三彩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吕氏家族对传统丧葬习俗的背逆呢?这应该是表现在丧葬领域中的一种复古思潮。秦汉以来,人们对生和死有了较为明确和现实的看法,所以墓中随葬器物也逐渐以明器代替了实用器。即便是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帝,也同样采用了陶俑方阵代替了军队、用青铜水禽代替了活体水禽、用石铠甲代替了真正用于战争的皮甲和藤甲。此后的历朝历代,随葬物品中明器基本取代了实用器。
可是当历史发展到北宋时期,却在文化人中兴起了一股复古之风,而且非常盛行。他们研究《周礼》,一切的思想、行为、举止都提倡向古人学习,他们收藏古物,研究古礼,并以身作则地执行古礼。
在吕大钧继妻种氏墓志铭中曾记载说:大钧生前倡导古礼,夫人一生与他志同道合,大钧死后,夫人主丧,一切礼仪完全仿照大钧给他爹呂蕡操办丧事时所行古礼办准。可见吕氏家族好古礼不是光说不练,真是身先士卒去做了。具体的表现就是墓葬的简朴和只带走自己生前用过与喜爱的东西随葬。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那些珍贵的宋瓷和涉及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器具。
所以吕氏墓葬中随葬品多用实用器而少见明器的做法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吕家是北宋文人世家,是复古的热衷者,是以研究和执行古礼著称关中的士族,所以他们必须模仿古人而区别于当代。
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葬中共计有一千余件随葬用品,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北宋酒具
北宋时期贮酒、盛酒、温酒、饮酒一系列酒具的完整组合是:酒瓶、酒注、温碗(注碗)和台盏。
青釉刻花长瓶 酱釉素面大底酒瓶 青釉长瓶 黑釉长瓶 茶叶末釉长瓶 白釉盏、托 青釉注子与注碗-1 青釉注子与注碗-2 素面铜托盘二、北宋茶具
蓝田吕氏所有墓葬中都有随葬的茶具出土,这说明饮茶在北宋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些茶具有瓷器、有石器、有陶器、有铁器、有铜器、还有当年曾晶光闪闪的锡器,真让人目不暇接。
1、烹茶
吕大临墓中出土的三高足铁鼎,它有三条细高的腿,说明三腿之间可以架柴点火,因此这是一件用以加温烧煮的容器。
还有一件用青灰色、质地较软的骊山石制成的圜底铫,口沿上带有两个对称的扳手和一支粗短的流。铫本身是吊在火堆上煮东西的饮食具,因为圜底也可用来架在炉上烧煮。釜也是古人用来烹煮的主要器具。这些用来烹煮的器具在饮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难道宋代人的茶是煮着喝的吗?
素面带流圜底骊山石铫确实如此。在宋人的饮茶方式中,这种方法就是将茶叶采摘后经蒸青制成可以存放的茶团式茶饼,煮茶时投入釜中,加水的同时再放入葱、姜、茱萸、大枣、桔皮、薄荷等佐料一同烹煮,最后再加入适量食盐。煮出的茶实际象一锅菜汤。因含药物成份,既可发散祛寒,也能解暑降温,更具有防病和保健功能。
骊山石茶釜2、点茶
除了那些烹茶用的器具外,还有一些更为精巧雅致的茶具,它们也是为了饮用烹茶而产生的器具吗?不,这些茶具是专为一种唐代晚期兴起的、鼎盛于宋元两代的、与前述烹茶法完全不同的一种崭新的饮茶方式——点茶法而制作的。
这些茶具分别是:茶撑、茶碾、盖碗、桶形小盒、渣斗与平底钵、铜则、托盏、茶箸和汤瓶。从众多精美的茶具上,我们就能体会到,这种新的饮茶方式一定非常细致而富有情趣,它的制作又是怎样一个复杂而极为讲究的过程呢?
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碗 三足盘式铁器 石茶碾 青釉圆盒 黑衣筒形盒 青釉刻花八曲葵瓣钵 青釉刻花渣斗 铜茶匙 黑、白釉配搭托盏 黑釉鹧鸪斑纹茶盏 带盖铁茶瓶 鎏金茶刷器柄 黑釉金兔毫纹盏3、散茶
点茶在宋元盛极一时后,很快衰落消失,现在我们只能从日本的茶道里寻到它的踪影。从明代到今天,整整历经了将近700年,在这个历史时期内,我们的饮茶方式又是什么呢?两个字:散茶!
根据文献记载,明代初年便不再提倡点茶而改饮简便宜行的散茶。所以许多人认为中国人饮用散茶是从明代开始的。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青白釉瓜棱腹带盖茶壶考古发现证明,北宋晚期正当点茶极盛时,一种新的饮茶方式又在上流社会中悄然兴起,这就是与现代饮茶方式相同的散茶法。吕氏家族墓中出土了体矮、肚大、流短而粗的茶壶,一看其尊容便熟悉无比,和现代茶壶长相一样。喝散茶的瓷杯也很不陌生,现在仍可找到它的影子。
青白釉托杯合影 铜渣斗 铜钵内茶叶所以说,散茶的饮用启始于宋,兴起于明,盛行于清代及其以后。
三、高古青铜器
除了生活用具外,有一类器皿极其特殊而弥足珍贵,它们既不能吃、也不能用,却被主人视为珍宝一般,密室收藏、轻易不为人所见。这类物件以铜器为主,还有个别玉器和陶器。其中的乳钉纹青铜簋,表面装饰着尖锐的乳钉纹,与近年来在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西周早期乳钉纹青铜簋具有同样的时代特征,故此簋制造年代亦应在西周早期。簋是一种盛放粮食用以祭祀的礼器,只有贵族方可使用。而用簋的数量、体量的不同,意味着身份等级之高低。有趣的是,这只铜簋的圈足上还刻有宋人仿金文“自牧”二字。
乳钉纹铜簋刻有同样字迹的铜器还有一件鱼虎纹带盖小铜鼎,它形体小巧,较现代人把玩于掌中的转球、核桃略大一些,表面铸刻虎、鱼图案,应该是古人拿在手里把玩的弄器,有活动手指、锻炼筋骨的功效。因长期把玩触摸,虽久埋土中,未生锈处仍显光滑明亮。此小鼎从形制特点分析,当成器于战国。
鱼虎纹带盖小铜鼎另一件铜香炉上也刻有“自牧”两字。香炉制作华而不俗,端庄中暗含精巧,是一件标准的汉代实用器。香炉是用来薰香的,炉内放置香料,常常被搁置在厅堂、书房或庙宇中,也是祭祀中必用的礼器。
汉代朱雀铜薰炉除此之外,还有3件表面被宋人刻有较长仿金文字的铜器,它们分别是:汉代折耳带盖铜鼎、汉代素面铜盘、唐鎏金錾花铜匜。这组铜器上都刻有:“唯政和元年十一月壬申孤子吕世修为考承议郎作敦(盘、匜)以纳于圹”二十六个字。
汉折耳带盖铜鼎 汉素面铜盘 唐鎏金錾花铜匜这些不属于宋代制作的铜器,其实都是吕氏一族多年来的收藏品。这些古代礼器虽然不是金银珠宝,却是这个文人世家中最为珍贵的收藏。因此,收藏和研究古物就是吕氏家族的男人们最专一的挚爱。也许是北宋末年金人入侵的动乱和政治中心的南迁,使吕家嫡系一脉决定随政府一齐南下。家中的收藏品无法带走,又不愿留给入侵的异族,只能埋在坟墓中,希望得到保全。
通过对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葬、器物和人物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位居北宋关中士族之首的吕氏家族精致而并不耆华的日常生活。那些出土文物,让我们脱离了冰冷的文献记载,直接用双手去触摸和感知到带有时代温度的、鲜活的历史人物与他们的故事。
古董抵押(广州信昶)广州信昶艺术品抵押,真品即可,最高七成,欢迎咨询。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元岗横路天汇loft创意园c1-102
联系电话:1768841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