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真好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宝贝女儿开启了用眼做数学的功能键。计算不用笔和草稿纸,凭着一双眼,一张嘴和一支笔在算式的缝隙戳上几个眼儿,答案就出炉了。有时多点,有时少点,有时算对了因为不整洁也看不清正确数字。无计算不出错!离谱到我无法相信。
我吼她,责斥她。收效甚微。
前两天,我又开始坐在她身边陪她练琴。当她弹错时我停住她的手:先唱谱再弹。她很不耐烦:“没错呀!”一错再错,我坚持叫停。“看仔细,找准位置。注意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她急得哭,一遍一遍地毛糙糙地弹。时间花了,一无所获。结局是,我忍不住大声呵斥,她才吓得被迫安静从头再来。
第二天,问题依旧。仔仔细细是种习惯,不是某一天说能拥有就能拥有的能力。
“我们总是相信惩罚的力量,总认为想让你得到教训,你下次才知道要做好。要知道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朋友的话腾地冒出脑海。
逼迫,互相伤害的结果是沮丧和挫败感。当所有读过的书都变成了虚无的水蒸气,熏得自己一头湿时,我不得不叫停自己惯性的思维。
如果,彼此都疲累、痛苦,一定不是好的方式。至少,不是好的生活方式。
我到底在担心什么?焦虑什么?害怕什么?
上周,朋友跟我讲她小时候偷妈妈的钱买吃的,在那时候可是天文数字。但家里的大哥挑战了妈妈的权威,不允许妈妈对她粗暴的教育。那件事就静静地过去了。
“你并没有变成小偷,对吧?”
“是啊,那之后的某年捡了七百块钱,想也没想要占为己有,到处找失主呢。”
我害怕的事有多少几率变为现实呢?我可以为她做什么呢?
知道离做到的距离还有很长很长。
晚上,她学习回家径直钻到了卧室。她在躲我!我知道她考得很糟,难道她也知道了?老师这么快就发试卷啦?
我将信将疑来到了她房间。她正埋头做作业呢!学了这么长时间肯定很累,又一声不吭做家庭作业,要是平时一定会在我身边赖一会儿。
“考差啦?”她点点头。
“我帮你抄错题,重做一次吧。”
希望把可以早点睡觉,我帮忙抄题。
不细致变成了她学习上最大的障碍,那就从当下开始一点点地补漏吧。
责备,吼叫又花时间又耗费心力,不如做点有用的事呢!我们犯过的错还来得及补救,那还等什么呢?
当我安静地陪在她身边时,我分明感受到我的心与她的心靠得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