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活(五)
作为一位管风琴演奏家,马慧元对钢琴大师们的生活和艺术一直非常着迷。在她眼中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无尽的魅力。钢琴家要面对这台大机器日以继夜地练习,为了成为大师或者保持自己大师的地位忍受着枯燥、艰难、克己的自律。如果长时间处在这个状态的人,心理状态很难不被扭曲影响,然而又让音乐具有力量,深深地打动别人,这原本就有些矛盾。
作者对霍洛维茨的音乐和故事研究得比较多。一直很迷惑他如何在自己孤独和压抑的状态下可以在音乐中反应出如此多的快乐。特别有意思的是他经常五年,十年没有任何消息,但只要回归舞台就会引起大众的兴奋和追捧。四十岁,五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他一次次证明自己虽然老了,但是还是可以弹琴,然后被大家一次次的谈论,与他同时代的大师都没有这样的光环。
与很多琴童不同的事,霍洛维茨几乎很少被要求练习,事实上由于出生在战争年代,动荡不安的生活让年轻时代的他就神经质,敏感,反复无常。对于外界他也非常少提及自己伤痕累累的年轻时代,但是三十而立的他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引起轰动后,这为“征服世界的天才”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由于演出的劳累以及多年积累的创伤恐惧症,让他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即便在台上看着洒脱轻松的表演,他的双手也会常常紧张的颤抖。当别人觉得他不尽人情,会以演出劳累作为借口爽约甚至忘记排练,其实是出于紧张的逃避。他的经理人夏宾经常需要影片和引导他去干正确的事。为了防止他临阵脱逃,每次要把演出场地安排得完美无缺,以防他因为小事而取消演出。
即便如此,在一场集聚了众多音乐家以及乐评人的演出开场前,他依然提出不演了。最后经纪人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让他登上了舞台。虽然在台上弹错很多音,但演出效果却非常成功,很多观众是等待了十二年才听到那场音乐会,成为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勋伯格当时还评论说“赋格中的每个音符都充满色彩,把音乐发挥到最大值。”这场演出CBS发行的录音中霍洛维兹原本保留了那些错音,不过最后因为艺术家的完美性格还是决定重录。他的公开音乐会一直到临终前一年还在举行。对于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来说,这种坚持难能可贵。
“可以弹琴到86岁,再平淡的人生也注定是一场传奇。”读他的故事越来越理解艺术家的那些古怪。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在从事自己专业的过程中,大部分之后处于孤立无缘的状态。想要对自己的创作保持足够的信心单有热情是不够的。“天才的人生和普通人一样盲目和充满偶然,可能更好或更坏……”也许当我们在欣赏作品的时候需要更加纯粹一点的心态,感受到的东西比其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