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能赚、能攒、能躺赢的人生
那天打开“豆瓣”看书评,结果误打误撞,看到一些标榜立新的小组群体,另类新奇,又非常改写三观。
好一个拿捏情景、又具体到行为的小组,被好奇心勾住,忍不住想加入。
有个小组名叫“丧心病狂攒钱小组”,组员叫“存钱罐”,数目近70万人。
还有个小组叫“用利息生活 | 投资理财“。组员叫”钢铁韭菜“,成员也有60多万。都很人多势大对不对?
话不多说,上图给大家看看~
看完题目,大家有没有想打开的欲望?反正我有。
我是八月份关店歇业,周围也有很多个人创业的朋友,大家普遍的体感是:业绩每况愈下、消费降级严重、消费热情不高,balabala~
我恍然,经过种种,很多人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乃至人生观都发生了逆袭的变化。
人数从小众变成现象级别,从个别演化为群体。
我追本溯源,从AI上查了下”豆瓣“的受众群体。不知道信息有没有AI幻觉,可以参考一下:
我的乖~ 经济发达城市、高等教育、文艺青年这些字眼,很显眼。
显然,跟我头脑预想的能够节省、节制、克制的人群,是很不符合的。
经济发达,就代表着商业浪潮无孔不入,消费需求贴合在人群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间,漫不说消费诱惑了。
高等教育,往往和高收入很切合,高收入代表着周围的气场归属于高消费,那些高大气派的布满格子间的写字楼里,人头攒动的群体,衣食住行是不是应该随大流?
哈哈,想象的大门关不上了。总之就是,想象不出这些年轻人们,竟然很多人开始克己节俭,投资理财,终极梦想是财务自由、靠利息生活。
给大家选几个代表内容看看~ 也满足一下好奇心。
是不是按捺住了想消费的心?130w,资产配置,躺平收息。
97年女孩存款87W!不仅羡慕娇艳的年龄,还佩服小姑娘的财富观。
七年工作攒了28w,手机都是五年前买的,我都惭愧。如果年轻的我有这个觉悟? 哎—— 圈子决定袋子。
近朱者赤!进了对的圈子,人会随之改变。看来,这些小组充分发挥了拉帮带的作用。积极带动后积极。层层不穷。
今天大A指数又创新高了!不断有资金撤退,也不断有资金进场。看来,年轻人的攒钱理财,生息躺平的价值观,也在源源不断地做出贡献。然后各取所需。
我们那代人是缺乏财商教育的,甚至都栽倒在过度消费的坑里。幸好有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现在开始学,也不晚。
从家庭抗险等级来说,我们这个家庭可以说是级别极低的。一个妈两个吞金兽。我还没有正式工作。
所以从经历”口罩“那些年时,我对于财富分配,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保障健康的钱不能省。比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适当的情绪满足(学习和成长)。毕竟,健康才能少花钱,有生命质量才能精力应对学习和工作;长寿,才能让财富有长长的坡道滚雪球。
二、保险配置要齐全。有些险种最好用不上,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更要配备。把人生无常的风险转让给保险公司,岂不快哉?这样才能更安心地赚钱、攒钱,理财。
三、一定要有资产性收入。就是要有投资理财或者房产储蓄等投资品的钱生钱。有人会想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几十元、几百元也是可以开始的。我就是从一百块钱基金开始学习投资的。
我记得当初学习投资理财最打动我的话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看到”豆瓣“上这些年轻一代的财富观,好像不无道理。愿未来我们都能赚、能攒、能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