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

诗词下酒

2017-03-19  本文已影响163人  和铃央
图片来自网络

曾记楼头一醉,还以为,身是波间月一枚。
心事都写在江风上,桨声中,人烟里。
唐朝的一只酒杯,李白倒了一盏花影。
你说不醉不归。

春回,草长莺飞,闲坐楼阁,翻开一本书的扉页,以花枝作序,焚香烹茶,吟赏烟霞;立夏,流萤提灯引路,踏碎斑驳树影,听槐花孤注一掷地绽放,单薄细碎似风铃;仲秋,用菊花煮竹叶青,惬意躺在稻田里,把天边的星辰一一摘下,做一串星月菩提;冬令,邀知己二三,红泥小火,佳肴六七,看红梅初放,听落雪敲窗。四季更迭,世间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诚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喝清酒的时候,宜读欧阳修,野芳佳木,秀山清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品甜酒时,应读柳永,烟花巷陌,青春一饷,以浮名换一曲浅斟低唱;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晚来风急,凭栏独倚,听细雨打梧桐;饮烈酒则大歌东坡词,穿林打叶,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其他如辛弃疾,应小口饮高粱;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晏小山,要在西蜀独有的剑南春里加上几枚零落花瓣最佳;读李贺,要将一壶老窖一饮而尽,酩酊大醉至梦会谪仙才好;至于陶渊明、谢灵运则浓淡皆宜,既可狂饮,又可细品。

独酌自有独酌趣,邀明月,劝孤影,踏着月色而来,剪一段光影夹进记忆;群贤毕至又是另一番风雅,无丝竹,无管弦,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喝纯酒能品其真味,倘若在酒中掺杂些物事,也能兀自生出妙趣来。登高怀远,应诵“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豪情逸兴,可吟“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惜别旧友,应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绵绵相思,可吟“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仿佛化身千百年前怀有同样心绪的某人,其间滋味,岂不美哉?

幼时读唐诗宋词,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隐隐便知饮酒乃不是容易之事。遥想当年李白斗酒诗百篇,气势磅礴如雷——“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就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一群人在席间高谈世相,把酒言欢,是格调;醉意朦胧间蘸一笔清墨,凝思挥毫间笔绽芳华,勾勒出闲云剪月,渲染出满池莲香,是风趣,也是性灵,非有天分者不能为之。

诗词曲赋,华章妙笔,陈年佳酿,唇齿留香。浮生若梦,可长歌,可醉饮,唯不可离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