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小人物的悲歌——评电影《寻枪》的创作特色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Ricky讲故事

影片《寻枪》讲述的是一个现代版的荒诞故事,一个边陲小镇的警察马三发现手枪不见后,处处寻找却毫无头绪,陷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中。他几经辗转,找到了偷枪者的犯罪动机,并只身擒获凶手,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影片通过马三的不幸遭遇,表现了普通人面对危机时的恐慌、无助和孤独,是一部难得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力作。它的创作特色同样十分精彩,很好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题。影片的视听处理极富特色,对烘托影片的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影片的色彩处理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影片的整体色调都是用冷色调,表现了影片悬疑、悲凉的氛围。在丢枪事件发生后,马山所在的小镇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空旷无人的街道,湿漉漉的台阶,昏暗的光线,很好的表现了影片的戏剧氛围。尤其是李小萌遇害的那场戏,黑夜、暴风雨,把场景的冷色调推向了极致,也让故事的悬疑色彩达到高潮。让马山内心的激烈情绪外化,表现了他的痛苦、自责和悲愤。有人说,这一段的色彩处理有些主观,我却认为,如果能够恰当的表现人物的情绪,主观一点又何妨。此外,影片频繁运营色彩发差作为渲染情绪的工具。影片的开场,温暖明媚的阳光照在马山家的内景,家里虽然有些小摩擦,但是在暖色调的笼罩下,陈设简单的屋子洋溢着温馨和幸福。发现丢枪之后,画面立马切换到冷色调的外景。冷暖色调的发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了马山遭遇不幸,急转直下的心理状态。另外在整体冷色调的背景下,几处暖色调的反差处理也很精彩。在马山被所长训话那场,马山深色的警服,背后是象征着警察荣誉的红色锦旗,此处冷暖色调的发差传神的表现出了马山的压力。李小萌遇害时,身着白色的衣服躺在地上,胸口上红色的伤口显得格外刺目。我们仿佛看到子弹打中的不是李小萌,而是打中了马山的心。

影片的镜头运用独具匠心。比如影片多次运用大特写大远景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发现手枪不见后,通过马山表情和枪套的大特写,表现了马山的紧张心理。在马山去派出所开保险柜的过程,将急促的脚步、钥匙、开锁全部置于特写镜头之下,生动刻画了马山丢枪后如惊弓之鸟般的窘态。影片中部分大远景和追小偷时的大远景,让马山长久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宣泄。但是大部分的远景都是表现了马山找枪时的孤独无助和悲凉。此外,影片恰到好处的使用主观镜头来刻画人物。如影片字幕淡出后的马山在摩托车上急速行驶的主观镜头,动感十足,很好的表现了马山惊慌失措的情绪。在结尾段落,马山准备独自前往火车战时,借马山的视角,我们看到了空荡荡的屋子。与其说是为了表现马山决定慷慨赴死的悲壮,不如说是,我们看到了马山对于妻子和儿子的恋恋不舍,表现了马山的悲剧命运。第三,影片通过仰拍和俯拍镜头表现人物的命运。在马山寻枪的过程中,通过大仰拍,让马山渺小的身躯从高大的牌坊下经过,制造了强烈的压迫感。李小萌遇害后,马山从一个警察变成了嫌疑犯锒铛入狱,通过大的俯拍镜头,表现了马山的孤独无助和陷入命运低谷时的悲凉。

影片的剪辑处理极具艺术效果。影片多次使用了“跳剪”,马山发现丢枪后,从家里直接跳到了摩托车上,又跳到了急促的脚步,有力刻画了马山急迫的心情。在马山寻找线索的时候,也是从妹夫家,直接跳到了和陈军谈话,然后又跳到了老树精家、周小刚家,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了马山丢枪后的惊慌失措的情绪。此外,影片合理运用了长镜头,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结尾段落,一切水落石出,悬疑不再,影片的焦点在于表现马山的心理活动。两处长镜头的运用,很好的完成了使命。一处是马山垂死的时候的想象,他跌跌撞撞的穿过昏暗的走廊,来到教室门口,看到正在教书的妻子和朗读课文的儿子。一处是影片结尾时,马山灵魂出窍,慢慢的从地上爬起来,迎着镜头走来,声音停止,只剩下马山沉重的脚步声,最后马山大声的笑了。这两处长镜头深刻的表现了马山沉重的内心世界。

《寻枪》不仅通过深刻的主题来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对于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其艺术创作特色更值得细细品味,不愧为一部主题意蕴和创作特色俱佳的优秀国产影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