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孟子

2019-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蜗牛君BeBrave

【背诵版】

一、简介:

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奉为“亚圣”。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与孔丘思想共同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

二、 教育实践:

创造思梦学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颇有造诣。

三、教育作用:

1.对个人:性善论。人生而向善,有“善端”,即向善的可能。而教育的作用就是扩充善性。

      ① “存心养性” :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

      ② “求放心”:寻找失落放任的心灵,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

  通过这两个方面使之成为道德上的有“四心”的完人,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

2. 对社会:通过教育扩充每一个人的善心,进而达到国泰民安。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

四、教育的目的

1. “明人伦”: 人论是五对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关系,明确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古代教育的性质,即宗法的社会——伦理的教育。

2. 理想人格“大丈夫”:

  ① 简介:是孟子关于人格理想的论述。

  ② 内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绝不向权势低头,只向真理低头。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即,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精神境界,具有高度自觉性。

  ③ 实现途径:

    Ⅰ. 持志养气:“持志”就是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气——精神状态。

    Ⅱ. 动心忍性:意志锻炼,尤其是在逆境中磨砺。

    Ⅲ. 存心养性:将已有的善端发扬光大。

    Ⅳ. 反求诸己: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五、教育内容: “六经”

六、教育方法:

深造自得:尽信书,不如无书。深入学习和钻研必须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主张学习中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

教亦多术(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盈科而进: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要有步骤,循序渐进。

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