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记芳草集谈天说地

《锦江街巷》189:专供菜出琉璃场

2023-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老成都》(连载)

(作者:  张锦玥;摄影: 张锦玥、《锦江年鉴2008》编辑部、冯水木; 编辑:完璧)


【此文作于2009年】

江家堰菜地(拍摄于2007年 张锦玥摄影)

        琉璃场江家堰一带栽种的蔬菜特别鲜美。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这个地方栽出来的一些蔬菜就成为“专供菜”,专门供给大城市的高级宾馆、大酒店、大饭店之需。这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菜地(《锦江年鉴2008》编辑部提供)

        离琉璃场约3~4公里的路程就是江家堰,这个地方是陡沟河的下游,是一个大的漕冲,也是一个小型扇形冲击平原。属成都市东山余脉浅丘地带,这个小型平原显得特别突出,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土壤特别有利于种植蔬菜。据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这里的土壤大都叫二黄泥土、红紫黄泥土。这种土壤耕层松泡、土质较粘,耕作稍难,但宜耕期较长,宜种范围广,保肥保水力强,经干回润,不背(费)肥,有前催,后劲也好,肥效稳长,作物长势好,产量高,是较为理想的经济作物用地,以栽种豌豆尖、青笋、蒜苗、花椰菜、甘蓝、生姜、海椒等为主,产量都高,品质优良,在1982年那些年代亩产值就达600元左右,这在当时就算高产值了。

        这个地方一直有栽种时令蔬菜的传统,新中国前被成都市民称为东山菜。每天天刚麻麻亮,农民就担起捆成把把、洗涤干净、鲜亮嫩绿的时令蔬菜,通过成仁公路往九眼桥赶去卖。新中国初期那阵,每天一听到鸡公车响过来,就晓得卖东山蔬菜的人过来了。20世纪60~70年代,一听到挑担子“吱吱”响的时候,80~90年代听到自行车、摩托车声音,就知道琉璃场的菜农来了。担菜的三五成群,骑自行车的一串串,推鸡公车的一溜溜,开摩托车的一湾湾,实在壮观,一派劳动与成果相辅相成的景象。他们一早把菜送到市内宏济路、青石桥等地方把菜卖了,实际上是把蔬菜批发给那些零售商,然后赶到上午太阳出正前到沙河大桥、琉璃场、杨家么店子等地方歇个脚,喝碗茶,打个尖,又忙着回家好下午收拾蔬菜,第二天一早好卖。

        而在这一大群起早贪黑卖菜的人群中,却很少看见一个姓冯的人家,他就住在江家堰冯家大院中,他家最早在8分多的自留地里种植蔬菜,一直没有增加面积,就是1984年胜利公社包产到户,恢复乡、村建置,承包3~4亩田地后,也只有那8分多的自留地种菜,周围邻居也没有见他好劳累,日子还过得有滋有味,大家都搞不懂为啥子。

        原来,老冯家的那8分多自留地处于二塝上,就是斜坡坡的一个台地上,土壤温润,肥力特别有后劲,又处于上风口,栽种的蔬菜不容易生虫害病。

20世纪50年代农民在举行扭扁担比赛(冯水木提供)

        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一辆小车沿着坑坑洼洼的黄泥巴路来到老冯家的竹林院子,来人同老冯一道到种植蔬菜的地上转了一转回来,从车后备厢中取出一袋白布包装的尿素,叮咛老冯道:这个尿素你可以用在大田农作物中,不要用来种植蔬菜。还要求老冯,蔬菜生了芽虫,就撒草木灰,或者用叶子烟泡水撒在菜叶上杀虫灭菌,绝不准用农药。蔬菜发生了病虫害,宁愿扯起来丢了,也不准许用农药。至于肥料,不能用化肥,只能用农家肥。农家肥都要用熟农家肥,就是要经过深藏腐化灭臭、灭虫后的液体,主要用农作物稿杆经过腐化后的有机肥料。然后定期来扯菜。这个人临走时还对老冯说,这包尿素口袋还可以用做衣服裤子呢。

        老冯按照要求栽种,果然种出来的蔬菜鲜嫩欲滴。他还把那包尿素的口袋布拿来染了一下,染成藏青色,然后做成裤子,就象丝绸一样,特别伸抖(编者注:舒展)。

        每隔一段时间,天刚蒙蒙亮,那辆小车就来拉一车菜,运到双流机场,一大早这些新鲜蔬菜就被运到大城市的大宾馆、大酒店去了。老冯一般一大早起来把碗豆尖掐好,码好,然后那小车就带着有露水的碗豆尖上路了。还有油菜苔、硬叶子蒜苗等菜都特别受到好评。特别是硬叶子蒜苗,用来炒回锅肉香得很,其它软叶子蒜苗子就不得行。有人说老冯家的菜地地底下有口泉眼,所以种出来的菜特别嫩,有的说老冯是一个庄稼好把式,总之老冯家种的菜一直是大宾馆、大酒店的特供菜、专供菜。

      (下篇:《张献忠与聚宝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