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雪山有危险,徒步需谨慎
斯洛伐克和波兰的界山——塔特拉山上有个小镇,名叫“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由于辅音太多,斯拉夫的地名总是很“找抽”,但实际上Štrbské Pleso这个名字非常好记——山下的小镇叫做什特尔巴(Štrba),山上有个湖,自然应该被叫做“什特尔巴湖”。湖这个词在斯洛伐克语里叫做“普莱索”,而后,“什特尔巴”变成定语,就是后面加上Ské/ska。湖是阳性的,因此就变成了“什特尔布斯凯”。
有雪山,有冰川湖,自然,就成了滑雪胜地。不光是滑雪胜地,还是狩猎、疗养、徒步和登山的胜地。路边的标志都是三语的,西斯拉夫诸国看Pleso那行,反正捷克是“前妻”,而波兰语也不差那几个字母;南斯拉夫诸国看Jezera那行,虽然用保加利亚语不能“打通关”吧;别的国家只有英语可选,看lake那行就行了。如此的设计,似乎是为了证实了一个事实——在奥匈帝国时期,什特尔布什凯普莱索就已然被开发成度假的小镇了,只是,既不给德语也不给匈牙利语的标志,实在是太不地道了。
1872年,Jozef Szentiványi在湖边建了一座打猎的小屋,而后又做起了旅游的生意,成为了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开发的第一人。1871年,从东斯洛伐克跨山经过波兰的西里西亚再至捷克摩拉维亚地区的铁路建成;1892年波普拉德—凯日马罗克的火车开通,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的游客激增。1896年,波普拉德至什特尔巴的窄轨铁路(上塔特拉齿轨铁路)从山区贯通,在湖边设了一站;1899年,湖边开办了第一座滑雪学校;1912年,缆车开通。
现在想要去到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走的还是百年前的老路——从波普拉德火车站2层坐上小火车,吱吱嘎嘎地扭到斯塔利斯莫克维采(旧斯莫克维采,上塔特拉镇的旧城区),而后铁路分叉,一边通向塔特兰斯卡罗姆尼察(Tatranská Lomnica),一边通向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两个方向的火车交替从波普拉德发车,另有横贯三座小镇的火车。三座城市均有雪场,也可徒步上山,但只有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有湖,不仅是下面的大湖,山上还有一连串大大小小的冰川湖,因此景色不同,游客也较多。
滑雪只能滑一季,但山一直都在那里,雪线高,积雪薄的时候,主要的活动是徒步。从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上山,从贺鲁比峰(Hrubý vrch)下面的山口兜一圈下来,总计一天不到的行程,是一条有趣的路线——但只在晴天有趣,山区气候不定,一个团雾飘来雪线下压,再往上走的话,黄色的路标几乎全部被雪覆盖,如果走错了路,便真的“永葆青春”了。
有一年天气特别冷,雪线压得很低,开始上山的时候还能看见人影,互相道一声“Dobri(你好)”,但越向上走,雾凇也来了,雪也来了,渐渐地只剩了我一个人。
正在我犹豫着要不要放弃下山的时候,遇到了本地的一对小情侣Ivana和Roman,坚持要走完全程,于是我就当起了电灯泡。开始的时候还很愉快,来到遇难者纪念石碑处,已然笑不出来;等到深陷在浓雾之中四下里找路标的时候,完全是惊悚片的感觉了;待到本该贺鲁比峰出现的地方,浓雾大得已然变成了傍晚。没有信号,没有人,什么都没有,只有石头和雪。原路已不可考,只有四只脚并用,一路向下。只有向下,再天黑前离开雪线,才有生还的可能。
最后,终于在天彻底黑透之前爬到了空无一人的滑雪场。雪场还有值班人员,推荐我们顺着没有雪的雪道直奔下山,“这样可以避免遇到熊”。我们一听就疯了,一路逃命般地跑下山,膝盖都要跑废了。Ivana说,回家一定在床上躺三天,不过他俩的结果是,经历了这次不要命的行为后,介于路上Roman对我这个拖油瓶百般照顾,显示出了可靠的一面,他向Ivana求婚成功了!!!而我真的倒在了旅馆睡了12个小时,骨头都要散架了。第二天旅馆老板见到我时说,喂,今天天气这么晴,所有的山峰都能看见,要不要再去爬个山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