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的成熟,该是什么样子?
文/漫随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目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乐,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这是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的一段话。读这段话时,我正好22岁。我在想,二十几岁的成熟,该是什么样子?
人人都有二十几岁的时候,人人都把年轻想得那般美好。因为年轻,所以有无限可能。因为年轻,所以不后悔选择。
但是,每个人的二十几岁,只有一次,过了就没有了。就像一局棋,走到那一步,再无退路,你只能循着经验,去走好下一步。
我们在棋盘上,挣扎,求生,迷惘,退却,死局,而后绝处逢生,方得成长。没有人的二十几岁,会活得轻轻松松,除非你不想过好余生。
我记得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死了,他们变成了自己的影子,往后的生命里只是不断地一天天复制自己。
每天朝九晚五,吃饭睡觉,玩手机刷微博是大多数年轻人生活的常态。有些人的二十几岁,一眼就能望到头,有什么意义呢?
二十几岁,才是第一次质变的开始。二十几岁,你不再受控于原生家庭,你可以自主地去选择:努力还是逃避?坚持还是放弃?一时的安稳还是一生的不悔?
这所有的选择加起来,就是命运。
❤
二十几岁,你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我们当下的生活,经由过去,而未来,又取决于当下。
没有人,可以过着不努力不奋斗的现在,却一样拥有成功的辉煌的未来。过去不曾努力,现在就不会舒服。你现在所得的果,就是你过去所种的因。
曾经有一段时间,“原生家庭”这个词红遍网络,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将自己当下的失意、痛苦和挣扎,归结为原生家庭。
是家庭,没有给我一个安稳健康的生长环境;是父母,没有找到适合我的教育方式。我所有的失败,不在我,而在我的原生家庭。
一瞬间,原生家庭背了所有的黑锅。
有人为原生家庭喊冤,又列举数条来证明原生家庭决定不了一切。因为,原生家庭是你无法改变的命,但你所做的选择,却是可以改变的运。
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你要问问自己,努力了没?大学科目挂科,你要问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毕业找不着工作,你要问问自己,为什么公司不要我?
问清楚了,就要学着去改变。曾经没有努力过的,加倍去努力;曾经没有学会的,从头再来;曾经挺不住放弃的,咬牙坚持下去。
你,现在的你,要为曾经的自己买单,为了将来更好的你。
❤
二十几岁,我们要学着去成为自己。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要将自己活在别人眼里。
二十几岁,我们对朋友怀着莫大的期望。渴望有人可以在睡不着的夜里,陪自己说说话。渴望有人,能在朋友圈里听懂自己的言外之意。渴望某个人,在我悲伤的时候,不要问,不要说,借我个肩膀靠靠。
我们以为还在那个单纯的十八岁,转过身却发现,只有自己。欺骗和伪装,迎面而来;言不由衷者,比比皆是。然后愤怒,失望,开始怀疑自己。
我们都把别人看得太重,就像天平两端,不由自主地看轻了自己。因为我们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如叔本华所说,人性不折不扣的弱点。
二十几岁,我们要学着放下别人的看法,走出别人为你编织的笼子,正视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的优劣,并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努力,去争取,去赴汤蹈火。
就像屠格涅夫说的那样:要判定自己价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情。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你不比一颗星暗,不比一棵树低。
你要记住,与其失去自我,不如选择孤独。孤独,也是成长路上的一重修行。
❤
二十几岁,你要学会投资自己。我们还很年轻,但年轻不是永远的资本,我们要学会,为未来的自己增值。
蔡康永有一段话在网上广为流传: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这段话来自《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一书,以此来作为解注再合适不过。
不要等到某种技能被需要时才说来不及学习,时间不会给你选择过去的机会,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道理,我16岁时才懂。
我家在农村,交通闭塞,四面环山,直到初中,我才开始学英语。虽然答卷也能拿高分,但是口语却烂得一塌糊涂。
后来去城里读高中,被分到重点班。第一节英语课,老师让我们用英语介绍自己,不少于50词。我当时在纸上写了半天,站到讲台上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尴尬,羞愧,无措,各种滋味,轮番上演。我永远记得那种感觉。
后来我努力练口语,买了MP3每天早上早起半个小时在宿舍楼道里练,等到门开了我就去操场接着读,一直坚持到高三,有幸被老师推荐去市里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算是学有所得。
再后来,我遇到自己感兴趣却不会的东西都会努力去学,我不想因为现在一时的放弃而造成将来更多的后悔。
如查理·芒格所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才华,配得上自己的野心。
❤
二十几岁,我们要学着经受诱惑,克制欲望。这世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的,但你要去争取,没有不劳而获。
上大学后有一次被骗的经历,太过惨痛,至今不敢忘。
那时候刚上大一,有学姐串寝说有个推销《疯狂英语》杂志的兼职,挺好赚钱的,只要卖出去一本就有十块的提成。
当时特别心动,想了想划得来,便和学姐一起去了所谓的宣讲会。宣讲会大概来了三十人,去了之后就被洗脑了,坐在那儿听了半天,签了一份合同,交了三百块钱。
两天后,学院发通知,说宣讲会那人是个骗子,已被抓到派出所,但是由于我们签的合同具有法律效益,所以钱追不回。
后悔不迭。但木已成舟,只当花钱买个教训。(事实证明,学姐是个托。呐,刚上大一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多听父母的话,不要轻信于人。)
所以,你看,大概想占便宜的,到最后都吃了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的得到,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年轻的时候,想要很多东西。女孩子爱美,想买漂亮的衣服,好看的饰品,遮瑕的化妆品。这些,都需要钱。男孩子爱玩,想买游戏装备,喜欢的手办,名牌的运动鞋。这些,也需要钱。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有的女孩选择援交、裸贷,拿美貌换钱;有的男孩去送外卖、倒卖物品,拿时间换钱。
得不偿失。
容颜会老,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讲,美貌呈边际递减效应,也就是说,你长得再美,人看多了也会腻,美貌不是你一辈子的资本。时间只会越用越少,今天你拿时间换金钱,明天你拿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时间。
你想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正正当当得来的,才是最安心的,才能给你最大的愉悦感。
庄雅婷在《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里说:
想要肆意放纵人生,就要先学会收敛,自律和克制,从控制熬夜争取早起,到控制食欲减轻体重,到控制各种不甘心、嫉妒心、得失心等莫名其妙的妄念,都是一种尊重事实,遵循理智的成熟的态度。
学会了自律、克制,纵然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你也能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
二十几岁,我们要学会一个人,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坎。谁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谁都有跌倒的时候。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
小时候父亲时常在外,母亲一人在家,一边种地,一边照看我。大概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回,母亲去地里,她扛着锄头,走在前面。我小跑着,跟在后面,跑着跑着,我就跌倒了。我坐在地上大声地哭,母亲一直,没有回头。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我才爬起来,抹干眼泪,拍了拍身上的土,去追母亲。
那个时候我明白,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这是母亲教给我的,人生的第一堂课。
我很喜欢李嘉诚的一段话,他说: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很多人把它称之为“鸡蛋论”,很是形象。
你要学会从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中,自己站起来,要学会自己成长,而不是被外界压力逼迫得,走投无路,苟且偷生。
❤
二十几岁,你一定要努力,但不要着急。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事情,都要慢慢来,比如成熟,比如成功。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就像揠苗助长,你越是急于达到某些目的,就越是达不到,甚至还会被推得更远。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的成熟,都是慢的。
你要遵循规律,带着努力和坚持。就像三毛在《说给自己听》中所写:
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的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我要你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要你一定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该干的事,只要你努力了,该来的,就都是你的。
所以,不要担心,不要着急。生活,不会辜负一个向着太阳奋力奔跑的人。
❤
卢思浩有一段话,用来形容二十几岁再适合不过:
我们都到了一个略显尴尬的年纪:都不再那么年轻了却也没有足够的成长;都想依靠自己却发现还差一点;都想往前走却发现前路漫漫,前有迷雾后有压力。但我依然相信一些,我想你也同样。有野心就去努力,在你跌倒还能站起来的时候。越是尴尬就越要面对,才能摆脱它。
很贴切。
二十几岁,我们知世故但不世故,我们不欺人但也不全信,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的选择,我们能够诚实本然地去面对自己,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心强大成一支军队。
这就是我所谓的,二十几岁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