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竹马》
我所出生的黄土高原,一个叫崔家坡的村庄,已有十多年没有跑竹马了。
记忆中,跑竹马是整个崔家坡人正月里最正经的事儿 。那时候,从正月初一下午便开始敲锣打鼓,挨家挨户敲一边,每家每户都会拿出些钱财物品,用做跑竹马的开销。当然,“大户”一般会给的多些,所谓大户,一是家里有逢本命年的人,二是家境殷实者。无论多少,大家都很热闹,心里也都是欢欣鼓舞的。
在那个年代,村庄里的人基本上靠天吃饭,靠地为生,鲜有外出务工的习惯。因而,我很庆幸我的童年里充满着血脉相连的泥土气息,能在父母身边,有一群肆意妄为的发小,疯狂地在黄土地上慢慢褪去挂在年轮上的童真。岁月不居,但依旧静美。等多年后,我踏进繁华的都市,在回首往事的间隙,才真正明白了故乡的含义。所谓乡愁,并非是沉重的,悲怆的,反而在梦里觉得甜美无比,在眼前觉得亲近可及。也许,是生活在这方安逸的土地上的人共同的情结,大都过于恋家。这些年,听闻周围的人,离开了家乡又回来,再离开,再回来……反复间,足以说明自古以来的民族共性,落叶归根。或许,故乡是最能令人返璞归真的地方了。在这里,你望得见童年,望得见纯真,望得见过去也望得见未来,犹如你在暮年看得见的轮回。即使村庄的面貌改变的已不认得,只要锣鼓一响、三眼冲一鸣、跑竹马一来……你离别时的村庄便会如电影画面一样闪现,在尘埃溅起的热闹中,你定会热泪盈眶,佝偻着的身子在夜寂静下来时遥望星空。
村里的跑竹马,据村史推断,应该是源于山西永济的。至于流行于江苏邳州跑竹马,内容取材于女真族跨马游春的故事,相传始于宋代,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而这种跑竹马,更多侧重于其舞蹈形式,一般也都是在白天进行。我们村的跑竹马,艺术性和舞蹈形式并不鲜明,主要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形式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村的跑竹马都是晚上进行演出,燃起的火把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响起的锣鼓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喜悦之情和奋进的决心。
村里的跑竹马与山西永济的“火竹马”很相似,由马柱、马童各八人组成。马柱代表壮士或者叫骑士。从角色来讲,一般为双数,我们村是十六人,八对。各有角色要求,各具鲜明特色,其中引马、赶马、头马,项马、腰马、尾马相对重要一些,必须要“好把式”进行表演方才最精彩。
跑竹马时引马人会斜挎一个大串铃,头戴英雄帽,手执大长鞭,起着指挥、引导群马的首领作用。开始时,引马人会拿着由硬木漆的红亮红亮的挽着红绸缎条子的鞭杆带着用牛皮条扭结编成的前细后粗的长鞭,“叭、叭、叭”响上一圈,为即将进场的主角打开阵地。马童们驾着竹马踩着锣鼓的节奏跟在马柱后面,先围着场地转个圈儿,给观众露个相。随后,开始有节奏的表演,有速度快的快跑马、有低速度的碎步跑马、慢步溜马、勒马等多种形式表演。当表演进入高潮时,八位马柱走进场子中央蹲成一个小圆圈,八名马童一个虎跳后,马童驾着竹马由慢渐快地在场内穿来穿会。场外锣鼓喧天,场内火花四溅,花色缤纷,场面甚为壮观。
我小的时候,虽然很淘气,鬼主意很多,但本性是属于安静的。所以,至今我也没有参与过跑竹马这项村子里最正经的事,想来略有些遗憾。
如今,再一次看到跑竹马,看到正月里村子里最热闹的场面,看到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对生活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内心深处是温润的,如一股热泪化成一泓清泉,承载着游子与故乡深厚的感情。正如一位发小所言:“老了不回村子回哪里!回村子能干嘛?跑竹马!”希望那个时候,我能真正意义上参与一回,了却深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
by 秦塬牛 2018.3.2 于西安
《跑竹马》 《跑竹马》 《跑竹马》 《跑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