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佣金暴涨,一边定向降费,饿了么版「田忌赛马」戏份十足
饿了么寒冬里放的一把火似乎要燃了。
1月6日,在「阳春面」会议室内饿了么王磊和商家们围坐一桌开始推进「暖冬计划」,带着浓浓的火药味,祭出降费的大旗——口碑在竞对的基础上打五折,饿了么商户费率不涨价。10天之后,饿了么率先在广州落地所谓的商家「解压」动作,首选2000家中小型商户给予3%的降费承诺。
高调门宣布,高调门落地,连贯动作一气呵成,饿了么「暖冬计划」确实开始了降费行动,但是如果对「外卖平台集体提高抽成」这一话题的追踪,你会发现饿了么做的远不如讲得好,但选择的时间点却是十分微妙和精当。
浑水摸鱼?
在「暖冬计划」发布前后,外卖平台商家费率集体上涨受到包括新华网、财经网等重磅媒体的关注,饿了么的费率区间涨到最高至26%。
据财经网报道,一家便当店店主王先生,在2018年6月开始接入饿了么平台,佣金从当时的20%上涨到了24%。
“去年刚做的几个月是能盈利的,但是现在亏损,现在根本赚不到钱。一方面是佣金高,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单量就要降低配送费、要补贴满减,都得自己承担,成本都是自己的。”王先生对此表示担忧。
正如新华网报道所言,平台出于成本压力提高服务费率本无可厚非,从更长远来看,关键是如何通过技术本身来降本增效,来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赢。这或许是「外卖平台集体上调佣金价格」这一热议话题讨论的核心意义所在。
经过调查,高调背后的饿了么,并非奔着这个方向而去,它不过是在做一场秀,玩一场「混水摸鱼」的游戏。
事实上,饿了么是最高调价者,佣金最高提升到26%。随后,饿了么「暖冬计划」瞬间把自己「武装」为承诺降费50%的人。混淆视听之余,当「外卖平台提高抽成」成为关注的焦点时,饿了么又紧密地打出了在广东定向「降费」的好牌,转而又成为「不涨反降」的好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似乎饿了么与商家「一团和睦」的数字赋能者的人设跃然纸上。
几番捣腾,饿了么意欲何为?
看一组数据就能明了,Trustdata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占比为60.1%,饿了么市场份额为29.3%。
显然,饿了么在经过阿里并购、口碑并入以及管理层变动之后,近一年的折腾下来,其市场份额已远低于竞争对手美团,挑动价格战的背后,其本质不过是为了提升市占率,谋求长远的竞争道路。
但降佣总是好事,商家开心,消费者也更安心。
但这不是一道是非题,而是站在「商业」的角度来做出的策略。一言以蔽之,饿了么在作秀,一系列动作的本质在于营销,在于竞争。
据知情人士透露,饿了么「暖冬计划」落地代号为「粤海行动」,率先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肇庆、珠海、湛江等地区小范围试水。不难发现,这些地区一定程度上是美团的优势地区。是否觉得有点田忌赛马的味儿?如果拿下等马和上等马比赛,上等马表现的机会就白白浪费掉了。
据首批被「暖冬计划」圈粉的所有商家透露,此轮「暖冬计划」被报道的过程,领导、区域负责人以及媒体都来了,给到的是口头下调3%的费率承诺,不过,(截止16日)协议并没有落地,「暖冬计划」具体如何合作让利不得而知。饿了么官方信息也并没有明确给出,2000家之后如何拓展「暖冬计划」的具体落地政策。
三军未动,声势振天。饿了么抢戏做足了全套,但能否成功搅局吗?
外卖止于费率?
对于外卖,关注重点放在佣金上吗?
据相关报道中显示,饿了么商家们在入驻「暖冬计划」之后算了一笔颇为「好看」的账。例如,某入驻饿了么店铺,在饿了么日均有80个订单,客单价20元左右,一单降低3%的费率,就是0.6元,一天就是48元,一个月就是1440元。
但是,根据我们的追踪,该店铺老板表示,如果没有活动(红包、满减、超级会员等)的刺激,单量下降明显,几乎下降到一半。光从平台角度考虑,佣金多点、少点其实差不多,关键是要提高产品的价值感,比如品质、服务、包装等。
在杭州西湖区一家简餐店,老板李先生告诉笔者,他同时接入美团、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佣金分别为 19%,20%,两家平台一天能够做1000单左右。
一天破千单,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不过,李先生告诉我们,做生意没那么容易,平台要做很多推广活动,比如年货节、红包、满减、超级会员。目前,线上和线下的订单差不多一样。但是线上和线下的成本差别就大了。线下成本几乎是固定的,线上的话你要做曝光度,做排名等等,都是用钱换来的。
我们也看到商家在算这样一笔账:一单29元的外卖,佣金是18%,算上餐盒1元、活动补贴11元、服务费3.9元等成本,一单收入15.1元,这里还不算1.2元的点击推广费用及20%转化率带来的广告费用以及人工、材料、房租等。
如此看来,单量保证不了,客单价上不去,加上平台活动费用,外卖的毛利如何保证?这里不止是一个佣金的问题了。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仅涉及到平台本身技术水平的提高,服务效率的提升,商家产品品质和口碑的上升,用户的消费习惯等综合因素考量的问题。
回到饿了么「暖冬计划」,营销的声量做得最够大了,而实际的落地动作就难说了,降费不是平台永远的宗旨,盈利才是,如何能够在具体的落地中,通过互联网路径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来降低成本,才是王道,才能拿下理想的市场份额。
自从,饿了么改姓阿里之后,王磊信誓旦旦要「打到二楼去」拿下50%的外卖市场,要和美团试比高。然而,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朋,如果降费只口号,没有实际的落地动作,弄不好就歪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