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历史历史人文社科

秦宫多细腰—刘邦日记(三)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70人  廿八先生

(一)

到处都在打仗。

始皇帝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秦帝国,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七国纷争的局面。

最先造反的陈胜死了,吴广也死了。消息传过来的时候,萧何不无担忧的说,看来,秦国气数未尽。

但是,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造反就像赌博一样,只能赢,不能输。

所以,我们只能不停的打仗,跟官军打,也跟造反的人打。

日子过得很清苦。

原本五大三粗的樊哙也瘦得下巴突了出来,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勇猛,每次打仗都是他斩的首级最多。周勃不无感慨的说,虽然樊哙的武艺没有他高强,但是拼起命来,他也不是对手。

樊哙笑着说,他不是瘦,是变得更精壮了。

我很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偏偏这个时候,雍齿叛变了。

我一向都不喜欢这个人。王陵瞧不起我,那是光明正大众所周知,他敢当着我的面说:大丈夫终不与酒色之徒为伍。但是雍齿不同,他跟王陵交好,却也时常到我的亭上喝酒吃肉,酒足饭饱之后,回头就跟王陵一起骂我。为此,樊哙还曾和他打过一次架,樊哙猛,王陵人多,双方都没讨了好。

所以,当雍齿带人来投奔的时候,我曾想把他打发了事。萧何劝阻了我,他说天下大乱,正是用人的时候,如果因为旧时恩怨拒之不纳,那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萧何说得对。雍齿很有些才能,打仗是把好手,或许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每次都冲锋在前,先前的不愉快也就渐渐消除掉了。

没想到他终究靠不住,而且是在丰邑这么重要的地方。

我很生气,就骂萧何。萧何面不改色,说推荐人才是他的工作,能否留住人才是我应该考虑的事情。

我早就明白,不能跟读书人耍嘴皮子,尤其是萧何这样的读书人。如果要吵架的话,估计在座的人加起来,也不一定吵得过他。

那就打。雍齿守得很好,打不下来。

丢了丰邑,日子就更难过了。

在萧何的建议下,我决定找个靠山,楚假王景驹,据说在此不远的地方。

我第一次见到张良。

当年和张耳在外黄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人。始皇帝东巡,在博浪沙遭大铁锤狙杀,据说背后主谋之人就是张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朝廷,张良无疑是个很有勇气的人;事后能够逃过追捕,销声匿迹,这个人一定很聪明。

本以为是个像樊哙一样的粗豪汉子,没想到瘦瘦弱弱一介书生,颇有点像图画中的得道神仙。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人。

都说颜值高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青睐,我就是这样认为。

张良却是有些冷淡,大概他也听说过我这个人,礼貌性的打个招呼,无非是不想多树个敌人。适逢寒冬,天降大雪,我见他衣着单薄,便有些不忍,顺手解下披风送给他。

张良接过披风,盯着我看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他告诉我:

他不走了,他愿意跟着我。

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当晚我们抵足而谈,他跟我讲兵法,分析天下大势,谈用人之道。

我生平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学问是那么的博大精深。

最后,他跟我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最有势力的,不是景驹,而是项梁。

那我们就去投奔项梁吧。


(二)

丰邑城破,雍齿却逃了。

我已经没兴趣理会他,跟项羽比起来,雍齿就是只蝼蚁。

如果你要问我谁最有英雄气概,那一定非项羽莫属。

关于项羽的传闻有很多。有人说当初会稽造反的时候,项羽单人只剑,杀了太守府一百多人,其余人不战而降;也有人说项羽曾率三百人,击败了官军一万人马,还亲手砍下了领兵大将的脑袋。

我一直认为像樊哙周勃那样悍不畏死就可称为猛将,直到我见到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听他侃侃而谈,我才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将军。

我暗暗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这个人的敌人。

我相信,关于他的那些传说,一定都不是传说。

形势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地盘也越来越大。

闲暇的时候,我总喜欢找项羽喝酒,他的酒量很好,每次都把我灌醉,然后自己也装作喝醉的样子。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年轻人,英武、勇猛,却很有礼貌。这大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这让我很是妒忌,甚至有点自惭形秽。

有一次我问他,你最喜欢做什么?他的神情很忧伤,望着远在天边的云彩,过了很久才说,他很怀念原来在楚国的日子,骑马打猎,泛舟钓鱼,牵着喜欢的女孩子的手,满山捉蝴蝶。他说他很喜欢屈原、宋玉那样的人,用最美丽的文字,记录下最美好的事物。

他的声音低沉而悠远。

就像天边的云。

我相信,他说的一定是真心话。

然后他就笑了,他说秦国灭了楚国,他的爷爷也自杀身亡,所以他要造反,要杀尽秦国人。

他说这话的时候,浑身都冒着一股冷气。

阴寒无比。

就像范增的脸。

每次见到这个老头,我都感觉浑身发毛。不知道为什么,他总喜欢盯着我看,直盯到我手足无措,才从鼻子哼出嘿嘿的冷笑,然后满意的走开。

我搞不明白他在想什么,七十多岁的人了,不在家颐养天年,偏偏喜欢随军东奔西走,自己找罪受。

他对项羽很好,项羽也很尊敬他,叫他亚父。

张良私下告诫我,要小心范增,这个人很不一般。

我认为张良多虑了。

或许他很厉害,但我一定活得比他久。

形势忽然斗转直下。

齐王田儋战死;魏王魏咎自杀;项梁战死;秦军四十万包围巨鹿,赵国危在旦夕,赵相张耳再三求救。

我这才知道,张耳做了赵国国相,陈馀做了大将军。

当年外黄把酒言欢,这一别就是将近二十年。

当年他们豪气干云,一起援救大梁。

如今,谁会去援救他们?


(三)

峣关已在眼前,过了峣关,便是咸阳城。

多年前,我曾无数次的到过咸阳城,也曾瞻仰过咸阳宫的高大雄壮,它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如今,它就在眼前,而我,即将成为它的主人。

内心深处隐隐有一个声音在大喊:

我刘三又回来了!

项羽大破秦军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清楚的看到,我的那些将领们,个个脸色苍白,有几个浑身都在发抖。

五万对四十万,没有人能做到。

除了项羽。

只有一个人旁若无人的夸夸其谈,那个人叫郦食其,几个月前刚刚投奔过来的家伙。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领教了他的厉害。那是我正在洗脚,这家伙见了我不但不拜,反而一副老气横秋的语气把我教训了一顿。大意就是说我没多少实力,却瞧不起人,还奢望进咸阳宫,纯粹痴人说梦。我急了,他比我更急,甚至一脚踹了我的洗脚盆。

这一下我反而冷静下来了,这家伙这么嚣张,或许真有本事也说不定。后来果然应证了我的推测,郦食其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说服了好几个县城过来投降。

这让我大喜过望,更加深信张良所谓的驭人之道。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关键是你怎么让他发挥出来。

张良却不无忧心的说,郦食其恐怕终将毁在他的一张嘴巴上。

管他呢,一言而抵百万兵。

张狂一些,啰嗦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

各路人马到齐,足有两三万人。

我决定攻打峣关,直驱咸阳城。

张良说不行,打不下来。

我顿时没了主意。

张良又说,可以故布疑阵虚张声势,一切按照五万人的标准布置;同时派郦食其携带重金收买守关的秦军将领,恩威并重之下,对方一定投降。

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守关的秦将果然同意投降。

什么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张良就是。

什么也不用考虑了,挥军进城吧。

张良又说了,不行,将领投降,士兵不一定投降,还是要打。

这一下把我彻底搞懵逼了,一会儿不能打,一会儿又要打,到底几个意思啊?

既然张良说打,那就打吧。

一打就打下来了。

张良解释说,一开始的时候,秦军比我们人多,据险而守,硬打是打不下来的;后来守关将领投降,但是士兵都是当地人,未必服从命令,这个时候我们进城,就等于把自己送到他们嘴里,所以还是要打;投降的消息传出,守关的士兵必然松懈,我们乘机攻城,自然就轻而易举了。

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开玩笑说,都说我是流氓,我看你才是大流氓。

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

秦王子婴投降了,我没空理会他。

咸阳宫比我想象的还要大,还要金碧辉煌,还要美轮美奂。

以前常听说,楚王好细腰,我很向往。

娶了老婆,我觉得,恐怕最多也就像我老婆那样。

尽管这些年她的腰已经越来越粗了。

看着秦宫那些数不清的细腰女子,我感觉她们的腰,似乎比我老婆年轻时候还要细。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