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春秋五霸”之说续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续
春秋时代“争霸且称霸”的不仅仅五个人。
国家之间的霸国和霸主,是指政治、经济、军事、人口、疆域等综合实力强大,谋略深远,上下齐心,在对敌国的战争中,打得对方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无还手之力,没有脾气,不得不低头认输,政治上不得不表示顺从的地区强国或中华(古代视为天下,当下应指世界)强国和强国君主、统帅。
司马迁一、郑国和郑庄公是春秋小霸。郑庄公曾长期把持周帝室政务。深谋远虑的郑庄公在周帝国之后,第一个开始争霸。但是,郑庄公和郑国是有心争霸,无力称霸,最多被称为“小霸”。
二、齐国和齐桓公是春秋首霸。齐桓公姜小白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他用管仲为相,行军政兵民合一制,齐国迅速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多国会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国在葵丘会盟。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争霸和称霸事业达到顶峰。周王室也主动派人参会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国和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国和第一位霸主。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续三、晋国和晋文公春秋二霸。晋文公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诸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领包括齐国、秦国等多国联军与楚国联军在卫国城濮展开决战,全歼楚联军。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召集齐、宋等国君主在践土会盟,史称:“践土会盟”。晋文公成为中华春秋时代第二位霸主,并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续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续四、秦穆公是独霸西戎的中华西部地方霸主。秦穆公嬴任好(前682年—前621年)统领的秦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东征西讨、争霸天下的进程,但是他还没有实现称霸中华的愿望,秦国和秦穆公是当之无愧的西部地方霸国和霸主。五、楚庄王是春秋时代第三位中华霸主。楚庄王(?—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齐国衰落后,楚国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问鼎中原,成为中华霸主。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续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续六、宋襄公是“和合盟主” ,宋国不是春秋中华诸霸之一。宋襄公,子姓,是商帝国后裔,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也曾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然而国力不济,屡遭齐、楚、秦、晋等强国侵略。宋襄公和后人不得不高举“周礼、仁义、弥兵、非战”大旗,赢得弱国普遍欢迎和响应。然而,片面和合主义自古以来都行不通。所以,宋国成功举办的“中华弥兵会盟”,还不得不规定本国向北南两霸——晋国和楚国同时进贡(交保护费)。
宋襄公七、晋襄公姬欢是春秋时代第四位中华霸主。晋景公姬据是续霸中华的第五位霸主。晋悼公姬周是独霸中华的第六位霸主。吴王阖闾是纵横江淮的地方霸主,吴国是地区霸国。吴王夫是差争霸中原的第七位中华霸主。越王勾践是东南称雄的第八位中华霸主。由于吴国和越国没有在军事上战胜西部霸国秦国,所以吴国和越国的中华霸主地位缺少一定说服力,经济、文化发达,技术先进、军事思想风谋略深远的东部沿海后起之秀吴王国越王国相继称霸,延续了中华东部文明中心地位,这是不能忽视的。随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开始,在魏赵楚齐东部各国逐渐衰落的过程中,中华文明东部中心又开启了西移进程。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续综上所述,春秋争霸时代,称之为中华霸国的有五个: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春秋五霸”之说,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东部文明中心,“五霸”排名众说纷纭,原因在于霸国和霸主混为一谈;而号称中华霸主的有八位,分别是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芈熊、晋襄公姬欢、晋景公姬据、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秦国和秦穆公等在春秋到战国初期没有成为中华霸国、霸主,但是,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兴大国,秦国一统天下、再次形成中华西部文明中心,也是大势所趋和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