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帮哲思内圣外王

中国人的哲学(杂文)

2017-01-25  本文已影响222人  暮土
文|陌代书生

(原名:我的直白与卑鄙

通向直白,似乎人人都不会冒这样的险。鲁迅所说:“真正的猛士是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样的文字放在今天也同样是冒险的。

特别是面对如今这个“百家争鸣”的文字开放型的时代,有很多人敢于冒险,也有很多人墨守成规。但无论何种职业,你把你所要推销的东西很好的推销出去了,你赢钱了,你出书了,你成名了。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名利权你就是失败的。

你不得不叹息:天啊!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你有诸多疑问,你想了解最多。可你曾想到,世间万物有生有死,生命轮回的背后,他总离不开“利益”二字。叹息总是在浪费时间,最后你总是在叹息困倦中睡去,醒来后的思绪一片狼藉。所以包括很多文人、哲学家、思想家都劝诫人们接纳一种哲学:生活归于平静。

生理学上的快乐与幸福的定义是,在人体大脑的某种神经活动区域会分泌过量的多胈胺,这种物质会让大脑兴奋系统保持持续记忆。人总是会经历那些让人深刻又让人兴奋的东西。

当然,他们所谓的从容淡定,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假如你的身体与神经系统在“从容”的状态下运作,那难免使脑活动减少,身体也有慵懒意识。如果你没有清醒,不会愤怒,不会快乐,不会明辨是非,不会自律独立,你的人格都不完整,你又如何教导孩子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如此这般,在世间生存的那多数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是吗?

他们所归纳的“生活态度”使得很多成功人士借以应用而发扬光大,事实上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年轻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过多的学习与挫败之后,这使得它们的脑神经获得大量的信息,反应灵活的他们将大量信息逐一消化,吸收或储存。而这时候的细胞分裂与增生,是非常迅速和凶猛的。此类刺激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热血”的年轻人在面对生活态度上,大多是一个持续施压的过程。

我欣赏那些愤青,尤其是那些文人老愤青,怎么看他们的文字都觉得可爱!因为年少轻狂,那是一种无畏;年老而弥坚,对他们来说那是一种信仰!

我们经常会对某些事情感到疑惑:为什么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人他们的对话会显得苍白无力?对像曹操那样的卑鄙小人的思维却大力推崇?这个时代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

而几乎中国的“哲学家”们似乎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喜欢站在人多的一边。举个例子,韩寒是这个时代少有的青年作家。为什么说他是少有呢?除了著作等身之外,他身上有一股敢为人先的胆魄。他与王蒙、方舟子等老一辈作家、学者的口舌之战,毫无疑问是对中国已存在的哲学的挑战。他骂他们是民国遗民,他们的作品腐朽等等。他以少胜多在诸多压力下居然战胜了,老一辈们纷纷偃旗息鼓退出争论的圈子!这种胜利确实来之不易!

中国人喜欢凑热闹,显得人多!以此观看稀有的闹剧。没有观众的戏剧,它能是一出好戏吗?最后韩寒加入了中国作协,我似乎对他有些失望了!可仔细想想,他也只是一介平民,他也同样需要一个组织来保护他使得更好地成长起来。这也是人的本能。

现在想想,他也只是哗众取宠,为名为利他都需要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但是我们能说他是一个不正直的人吗?他就是个没有良心的人吗?不能!我不能说就因为你打了我一拳,我就觉得你是一个很粗鲁的人!一个人指责你助人为乐是傻帽行为,那么一群人指责你是傻帽,那么你就合理的认为自己是傻帽了吗?

有的人会笑道:别理那群人!他们都是乌合之众!

这让我同样想到一个生活误区:我们对于电视里或电影或书上所看到的听到的种种是非曲直都能够明辨,一旦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茫然失措、不知所为了。这是不是一种通病?或者说,世界本来就是扭曲的充满着无序和相生相克,彼此消融而又彼此成长。

你成功的理由竟是掌控秩序、顺应时势、彻底腐化;而我卑鄙的辩解是褪去自身伪装,还原事实曲直,感悟多味人生。

(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