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调要结束了?周期要卷土重来接棒?历史不会这么简单就重演!
昨日(28日),芯片、5G、人工智能、无线充电等科技题材全线反弹,带领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双双涨逾1%,钢铁板块表现强势,煤炭板块同样涨幅靠前,但沪指受银行股领跌,的拖累,仅小幅收涨。
而市场的小V反转就带来一个问题:这是一根改变信仰的K线吗?短线调整这就是要结束了吗?周期板块要重新杀个回马枪接棒业绩白马了吗?芯片、5G和人工智能等三个前期的热门题材,也要卷土重来了吗?
曦泯注意到,部分机构确实有这种看法。
中金公司认为,中期市场向好趋势未改,价值蓝筹板块整体并未高估。配置方面,建议坚守大消费与优势制造品种,兼顾部分周期股;
国泰君安也在说,消费品行情尾声 第五波周期行情将启动。
光大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周期品价格高位叠加财务成本下滑,利好10月工业利润高增长,尽管需求回落稍微拉低10月工业利润。往前看,环保限产趋严,高炉开工大幅下滑,钢铁价格上扬,煤炭价格维持高位,周期行业利润短期仍会表现亮眼;与此同时,造纸、化纤、医药、汽车、家电受行业集中度上升影响,议价能力仍会持续,预计利润将维持较高水平。
不过,曦泯依然维持谨慎观察的态度。即便是看K线的思维(两三根阳线改变观点么?),那也还是要继续观察一下的嘛?尤其,我个人对周期股是否会重新启动新一轮行情,是表示怀疑的。而认为周期股剩下的机会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脉冲型上涨而非趋势性上涨了。
以下仅以作为今年来核心主涨的煤、钢、有色等三个板块作为重头进行分析。
的确,我注意到,在度过8月末-10月的近两个月调整期后,进入11月份后,钢价重新出现了回升,但从幅度上看,目前钢价并没有再创新高(如下图)。从商品期货的表现来看也是同样的趋势,螺纹钢1805合约9月初最高价时4000多元/吨,最新价为3872元/吨;动煤1801合约9月初最高价667.4元/吨,最新价为659.8元/吨。
煤炭价格虽然没有像钢价那样经历过8-10月的近两个月的调整期,属于高位盘整特征,但从趋势上看,目前也已经不再疯长,而是在缓慢回落中。
此外,化工品种在油价反弹的大背景下,不少品种甚至在11月份创出了反弹新高。有色金属方面,除了沪铝调整明显外,其他品种多维持在高位震荡态势。
而曦泯认为,从股市的炒作预期来说,向来是喜新厌旧的,对于同一种逻辑概率的炒作,也是遵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
也就是说,周期股想要接棒继续做龙头,继续依靠涨价这一旧有因素推动周期股重新成为股市热点,也并非不可能。但是从预期层面来说,老故事要讲出新意,那么市场对未来一个阶段煤钢价格的涨幅、涨速,对于四季度煤钢有色等周期股的业绩预期,必须要比二季度(5-7月份)时还要亮眼,还要惊艳,还要超预期,才能重新强化市场对实体涨价推动周期股涨价的预期。
否则,即便未来一个阶段,钢价煤价继续维持缓涨,四季度周期股业绩依然不错(这应该是无疑的),但只要上涨斜率放缓,市场预期也会显著弱化,对周期股二度表现的信心会大打折扣。
但显然,钢价在近期的重新复涨,煤价的企稳,相比今年七月前实体钢价煤价与周期股价比翼齐飞的上涨,在幅度、力度上已经明显变弱了(如上图钢联和动力煤的价格数据)。如果再考虑到钢企的限产政策依旧没有放松的意思——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33.4万吨,环比下降2.5%,连续第二个月在下滑。而11月15日进入采暖季,预计11月钢厂限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原因就是考虑到冬季下游工地逐步放缓施工进度,需求进入传统淡季,钢厂逐步安排检修减产。另一方面,最近几年政府加强治理空气污染,尤其冬季雾霾频发,京津冀及周边28城市钢厂制定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
这也就意味着,在价格涨幅明显趋缓的同时,钢企生产也在放缓。那么,四季度业绩增速有所放缓恐怕也就是确定的了。
专业人士对钢铁行业当前的评价是,其处于“两高三低”(高利润、高价位、低需求、低供给、低库存)。就是说,钢市四季度利润虽然依旧会表现不错,但很可能已经达到了顶峰位置的基本平衡格局,未来价格或区间震荡运行的概率更大。
煤炭行业的情况更钢铁业类似!
我们当然也注意到,不少机构提到,煤炭企业在进入冬季后,会因取暖需求高峰期的到来而迎来新一轮旺盛的结构性需大于供的阶段(参见去年)。但是,在有了去年的前车之鉴后,政策层面恐怕会严厉防范去年四季度煤价疯长的局面再现。
实际上,曦泯观察到,由于今年上半年的价格疯长,部分所谓“先进产能”复产,截止11月中下旬来看,港口和用户存煤偏高仍在制约企业动力煤采购积极性,炼焦煤略好一点,但是受工业开工率的制约,改善也很有限。
所以,想要煤钢市场对涨价有更高期待,想要靠业绩推动令周期股更上一层楼,恐怕已经难以复制此前5-7月份时的那种气势如虹了!
当然,除了涨价之外,周期股要重新接棒也可以靠“新故事”给市场新鲜感。也就是,需要证明其已不再是仅仅靠天吃饭(行政力量推动的去产能导致的涨价),而是有新的推涨动力(或者说新的故事)。即,要向投资者证明其在转型升级上已经有成效了。
但显然,减产、涨价好实现,传统行业的技术转型升级短期却难见成效,没有数年甚至十数年的企业治理改进和技术引进消化,传统行业难以脱胎换骨。而缺乏后者这样具有根本性的“新故事”的渲染,周期股再靠涨价因素重新领涨,已经很难!短线更多应该是属于“脉冲型机会”了!
(想查看本人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