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散记

日常散记(278)

2025-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职场女叫狮

旅游归来,日子回归正常,老年大学的课没啥营养,但好歹花了银子报了名,就得坚持去。报了课就要去上课,这是孩子小时候我教育孩子的原则,现在对自己也不能例外。

老实说这学期老年大学的课实在报的不划算,用闺蜜的话说:老年大学的课看似便宜,实则浪费时间,水分太大了。尽管这个问题一直有,但这学期很显然更加变本加厉。

先说瑜伽课,喜欢抢镜出风头的老师,愣是把个教学带练课上成了她的个人主题演出会,上课越来越无趣了。以至于每次上课我都会突发奇想,表现欲太强的人其实不适合当老师。她太在乎自己的课堂表现,以至于忘了关注到学生的问题了。

再说葫芦丝课,这学期至今一共教了一首曲子,一直在组织演出,演出的路上忙乎。女人多的地方,买衣服这事永远可以无限放大的讨论。一节课下来,五分之四的时间大家都在讨论下次演出穿什么服装合适。这个比例,我用我数学老师对数字的天生敏感保证,只能高不能低了。

在老年大学上课,眼看就要两年了。最深的感受是,当过老师以后,再回来做学生,感悟多多。

以前自己带课时,每次学校组织听课,总会有一些感悟,时间久了就完全相信了老板说的,听课其实是最好的学习过程。那时候就连课堂穿插一些小孩子的即兴讲题,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再后来有了小视频,每次看视频看别人讲课,也会不自觉的产生这样那样的感触。

从学校回到老年大学,将自己从一个老师的身份转化为学生之后。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感悟又深了很多。

至少目前我认为,老师不只是知识堆砌的工具,更是学识和人品的完美融合。

老年大学的老师,知识水平应该来说还是够的,但是她的认知决定了他对待课堂的习惯。

这里的瑜伽老师其实是教课十多年的瑜伽老师了,他辗转过很多的健身房,瑜伽馆,但她的强势,浮躁决定了她的教学水平一直平平。当然仅从水平来说,带个老年大学的初级学员还是绰绰有余。可惜她太强的表现欲决定了她不能将心思用在教学之上,这一点也是老年大学她也带不出什么名堂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葫芦丝课老师属于自学成才,从知识储备来说完全够用,但是从教学态度来看却完全不适合老年大学的学员。过份急功近利的人是很难在老年大学这种公益性机构长期待下去的。

在老年大学两年,除了对老师教学方式的一些感悟,对于这里五花八门的学员也是各种感想。

老年大学就是个小社会,这里每个人都体现着自己的为人品行,做事方式。比如有的学员喜欢演出,不喜欢跟着老师上课。他们报了名却从来不上课,只关注着群里通知演出的事。他们存在老年大学的意义似乎就是为了演出而来的,在群里,他们大多时候动静都没有,教室里更是看不到他们的影子,一旦群里有人通知有演出,他们就出奇的活跃,一会问一下有没有人组织练习,队形排了没,或者直接让班长发个服装的链接之类的。

我一度怀疑,他们来老年大学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舞台,一个足以展示自己的团队来释放自我的。

这种人,以唱歌舞蹈乐器班最为突出,瑜伽班也有人经常出来诈尸,看到别的群通知演出,她会出来问一声我们的瑜伽这次上不上台。

然后就有那些同样喜欢演出的人,马上出来回应附和,要求老师能给个明确的回答,就怕通知迟了,影响自己准备装备。

上学期瑜伽老师带着几个喜欢演出的学员跃跃欲试和教务处理论,但教务处坚持老年大学的瑜伽暂时还不够资格代表学校登台演出。

学校在乎的是名誉,学员在乎的是自己的才华被人看到,老师在乎的是自己在这个圈子的名气,大家各有所图,意见不统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此一来,往往在演出与不演出之间就会生发出很多故事来。比如昨天下午的瑜伽课,就有人提出五一的演出瑜伽还是不让上的话题,就有几个人愤愤不平的吐槽,舞蹈班每个班都有几个节目,凭什么我们连一个节目都不让上,甚至有人提出学费同样收,凭什么就不能一视同仁。最后还是老师明事理,一针见血的说:想要演出的同学恐怕要换个赛道了,不如学习舞蹈好了,瑜伽是以健身为主题的课程,毕竟和舞蹈的展示性还是有区别的。

相比瑜伽课几个人的宠宠欲动,葫芦丝课的狂热者就要多的多。这几次课大家已经没心情上了,每节上课,除了将备选的曲目练习几遍之外,其余时间大家都在讨论演出事宜,尤其是服装的问题,永远都是大家最在乎的主题。有人喜欢古典服装,有人喜欢现代款,有人喜欢裙装,有人喜欢裤装,有人认为长袖更适合,有人认为短袖更干练……各种意见,每节课都会重复的提出来,到最后又回被重复的否定,如此循环往复,服装的事成了葫芦丝上课最大的讨论的问题。毕竟一提到服装的事,女人个个都是半个专家,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谁。

就这样吧,老年大学还真是个老年人玩个性的好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