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三五九旅窑洞遗址铭记历史 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54人  ff1bbfef279f

8月21日下午,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旅游观光美食节暨全国媒体大V采风及旅游踩线行专程来到定边三五九旅窑洞遗址,参观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历史遗迹,用自己的记录方式向世人展示具有优良传统的定边人民,如何在革命年代,用自己的双手支持整个边区经济的传奇故事,一起在夕阳下缅怀革命先烈。

在一排排窑洞遗址下,仿佛能依稀看见当年三五九旅打盐时"战斗"的豪气场景,这些窑洞位置独特,全部建设在保留完整的明长城上,可见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匮乏,前辈们只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才有了创造当时"中央第一财政"的奇迹。

据了解,定边县长城是隋明两代所修筑,共计6道,5次修筑,总长270公里,途经13个乡镇,50多个村,现有墩堠遗址384余座。

1939年秋,八路军1201师三五九旅四支队及该旅八团的一个连,共两千余人在此打盐,他们利用食盐换回粮食、布匹、器械、药品等物资,而后供给边区根据地及前线。打盐窑址位于盐场堡镇花马池东,明长城上,定银公路东侧,沿长城南北近400多米,现遗有窑洞近百孔。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蓝天下呼吸着古文化的气息,感受当年革命先烈的"战斗"热情。采风团伫立在纪念碑前下合影,用自己的独特的视角表达对老一辈革命先辈的敬仰。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助力扶贫的当下,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是每一个奋发图强的中国人所具有的品质。对传统的传承和重视,相信定边人民一定会在高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