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你好”是一种情感暴力
一、“我都是为你好”吗?
“我都是为你好”,这句听起来充满善意的话,在善意的覆盖之下,充满暴力的绑架,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感暴力”。
与身体的殴打不同,比冷暴力更难以让人察觉,这种暴力的施虐者用内疚感作为控制被虐者的生活,以爱为名,令人难以察觉。
在人的一生中,始终在寻找爱和温暖,却不断受到亲密之人的无形伤害,那些貌似无形的玩笑话,不经意的轻蔑眼神,暗自涌动的控制欲,将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一点点地切开口子,直至裂断。
好好爱,是每个人的愿望,却未必能明确其路径,至少,在踏上这条路径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楚,哪些是以爱为名的情感暴力。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亲子关系中的情感暴力,这种暴力存在具有令人瞠目结舌的普遍性。心理学称这样的父母为人为善意的施虐者。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常站在“我都是为你好”这个道德制高点,或者用弱者的身份包装——“我愿意为你牺牲了一切”。
暴力以暴力的形式出现时不难分辨,而暴力以道德的名义包装后,就令施虐者、受虐者以及旁观者真假难辨。
二、“彼得潘综合症”
提出“彼得潘综合症”的心里学家丹.凯利说:不管几岁都无法在心理上成为大人的彼得潘症候群,一般都会有一个喜欢说“只要你幸福,妈妈怎样都可以”的母亲。
这是一句听起来何其耳熟的话语,很多职业女性在有孩子后会放弃职业生涯照顾孩子,或者在职业生涯不求进取而将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的意思是“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这样”,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社会产生的“巨婴”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例如曾经优秀的职场女性,在成为母亲后,因为精力的不能顾及,在职业中越来越平庸,甚至面临被淘汰危险。她会对孩子说这句话,实际是自己内心的空虚不安、恐惧、自我价值感却失造成,而表达出来的形式是对孩子更无微不至的照顾,饱含委屈地奉献。
这种虐待以牺牲和爱作为外包装,很难让人发现,母亲对孩子犯错不是殴打或辱骂,而是表现出一种隐忍的委屈,令孩子在内疚感中放弃自己的天性,而将生活的重心转向依从母亲的愿望。
这句话“只要你幸福,妈妈怎样都可以”背后,隐含着一个绝望不知自己生活方向的母亲,孩子成了她唯一的稻草,背负她生活的希望。
生活对谁都不是一个轻易的事情,自小就负责为母亲生活出意义和方向的孩子,很容易没有自我,即便将来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心理上却成为极度依赖母亲的“巨婴”
“只要你幸福,妈妈怎样都可以”的母亲,一面是满足自己圣人般的情感幻觉,另一面是完全不能理解孩子面临的挫折和考验,在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怎么还不成功”的潜台词。
过度的付出,抹杀自己和孩子之间应该有的界限感,实际是在没有界限感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将孩子变成承载自己梦想的器具。
自己的付出为了什么,孩子要好好读书,从名校毕业,到名企工作,这貌似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实际更迫切是满足自己对成功的欲望。
有的孩子满足不了母亲的需要,因为挫折和心理压力走向颓废,母亲会进步一试施压“我这么辛苦,你这么这样”或者“你这个样子,妈妈太难受了”
这样的母亲从来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意识不到对于孩子个体的尊重,意识不到爱的本质是一种真实、不施压的陪伴。
三、负面情绪是武器
情感暴力往往以负面情绪做武器。
在心理上没有成熟的父母,往往会向孩子索取无止境的忠诚,排他性的尊重,甚至父母之间都会产生暗暗的较量,令孩子无所适从。
孩子贪玩,母亲会说:“你这样让妈妈好痛苦”或者责备孩子“你这样是故意为难妈妈吗”,更具杀伤力的说法是“你这样让妈妈好害怕”
在这种以感情忠诚度为依托的情绪暴力之下,孩子收敛压抑自己,常常在成年后会出现神经衰弱的表现。
施加情感暴力的母亲常常以为自己是在为孩子的幸福着想,其实在精神上是种虐待,伴随着不考虑孩子的实际年龄和能力,要求孩子完成力所不能及的目标。
孩子学画画画的不够好,有情感暴力的父母会拿着画说:花那么多钱怎么就画成这样。孩子做操得了表扬,父母说:恐怕是你以前做得太差了吧。这种玩笑似的戏谑对孩子的伤害极大,缺乏成就感,对生活失去兴趣。
情感暴力的父母不愿夸奖孩子,总是寻找自己的控制力,负面情绪就是控制孩子的武器。如果孩子取得成绩,他们往往会说:“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怎么可能成大事?”
四、“别人家的孩子”
记得有个电视综艺,一个女孩上台吐槽自己的父母,总是赞美她的好朋友是如何如何的优秀,对自已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她的好朋友接着上台告诉她,自己的父母也总是赞美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异。
两人在台上说得眼泪直流,台下听得无比心酸。
可见,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不能变成某某家孩子那样的人”“某某某作文又得了一等奖”“你们一个班,怎么他总是考第一呢”等等
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偷偷去学游泳,终于给父母展示成绩的时候,父母轻描淡写一句“某某可以游得更远”
有情感暴力的家长也许生活在爱无能的原生家庭。往往自己怎样对待孩子的方式,是自己在原生家庭成长过程的投射。
五、施虐者的内心不安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总是把“让自己从不安中逃脱出来”放在首位,以爱为名说的话是为了掩饰藏匿自己的不安全感。
“我都是为你好”意味着“我是爱你的,所以请你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做事”,这是一种令人窒息的专制主义。表面上的努力和付出不是为了生活更幸福,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情感暴力有时也以严厉的面目出现,这种严厉的解释是“我都是为你好”
有一位高中生,检查出严重抑郁症之前,在日记里写道:“父亲是一名高中老师,所以我必须上他所在的高中,即便我不愿意,但他认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包括对我的殴打都是为了我的前途。每个周末都是各种补习班,电视、收音机、漫画书绝对不允许碰,咳得厉害,都必须去上学,轻伤不下火线”
情感暴力者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被害者因为长期被负面情绪笼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被害者而言,离开施虐者建构的幻觉世界最重要,现实世界不会因为你快乐而要求你怀有负罪感。
自我牺牲的精神往往是强烈依赖症的表现。真正的爱不会要求孩子给予回报,也不会扭曲孩子真实的性格,而是一种有张有弛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