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龙山上封龙游》
周末的时候,在家无聊,我提议我们去封龙山,封龙山上有一个封龙书院,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有去过。深处浮躁的市井生活,有时往往需要一片净土,可以正经端坐,享受静谧生活。于是决定去封龙山,一是锻炼锻炼身体,二来增加点文化气息。正好,大哥也在家,无事,于是结伴前行。去之前我提前带了一些吃的,最惬意的是我带了茶具,带一壶开水,想着在山顶喝一壶茶,也是一件幸事。这也为我们的探寻之旅,增加了意境。
封龙山据传,是大禹治水时期,蛟龙作祟,害得百姓遭受洪水侵害,于是蛟龙被处罚。被封印在山上,得名封龙山。封龙山海拔不高800多米,但是对长久不运动的我们也是累的够呛,三个大人带一个孩子。山上树木茂密,怪石嶙峋,溪水细流,空气清新。
途中来到了药王庙,先提一个问题,谁是药王?药王,其实有好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神农,神农尝百草,首创医学。世人尊称为药王。
第二种说法,扁鹊。扁鹊是咱们河北人,邢台市内丘县,内丘还有扁鹊庙。扁鹊也是医术超群,我们最熟知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不听劝,本来小病的。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都可以治疗,到了骨髓,也无力回天。
第三种说法,孙思邈,也是现在公认比较多的说法。后人尊之为药王,奉祀不辍。为祀药王常于夏历四月二十八日举行药王会。
有了药才有了治疗,才可以使人类不断的生存下来,所以要感谢药王们的付出。可惜鲜有人进去……
登顶之后也就到了,封龙书院。
《封龙山上封龙游》封龙书院是河北最早的书院,始于东汉。由明帝时宰相、学者伏恭创办。后北宋明相李昉又在封龙山创办了中溪书院,张著又创办了西溪书院,加上保定府的坚持书院,并称江北四大书院。(百度上都有,石碑上也有。)
当时江北四大书院,都在河北境内,当时的四大书院,吸引了各地的知名学者,优秀人才争相前拜山学习,可以畅想一下当时书院的繁华,在古代交通这么不便利的情况下,都来学习,可以想象当时思维的活跃,文化的碰撞。从东汉一直到元代都是文学的发源地,河北大地上一直涌现着文人志士。
然而过去了几百年的封龙书院,人迹罕至,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但凡来的大多游客也仅仅是拍拍照,甚至连这个书院的由来,以及历史都无心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画像挂在那里,甚至都没看一眼。那些文字记载,历史故事也无心观看。如果古人在天上看到,会不会痛苦流泪,一代书院,却落寞到现在。本来文化发源的河北大地,竟然连一所985,211都没有。最好的学校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
文化本是传承,文化本是链接,然而到了现代,却鲜有文化气息。是生活的压力太重,人们无心顾及?还是古代文化失去了吸引力。我只有扼腕叹息,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