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北京是美食沙漠
北京是国际大都市,更是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这里不仅云集了全国各地的美食,还云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为什么仍然常常被吐槽是美食荒漠呢?
我在这里生活了10多年,还是有点体验的。
在北京是能吃到各地的美食,但不一定都正宗。都说一方水土一方人,食物也如此。很多美食离开了当地的环境、人和食材,味道就相差十万八千里。
十几年前,桂林米粉店都占领北京大街小巷,这几年却销声匿迹了,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盛景。仔细想想被淘汰是必然。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也就是2007年,曾经在街边的小店吃过几次一次桂林米粉后,体验非常差,之后再也没走进一家桂林米粉店。我是广西人,从小吃米粉长大,桂林米粉也常吃,这和本地的桂林米粉味道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据说北京桂林米粉店的老板都来自于南宁天等县。他们把桂林米粉改得面目全非,已经失去原来的味道。桂林米粉的食材都是来源本地的食材,米粉都是本地的第二季稻米制成,有弹性和嚼劲,米粉的浇头肉、酸豆角、辣椒等都是源自当地的市场购买,而且制作过程都是亲力亲为才能制作一口上好的米粉。但是北京的桂林米粉,食材取材偷工减料,制作过程都是依葫芦画瓢,自然在北京能吃到的只是低配版的桂林米粉。
更尴尬的是,北京多数人觉得桂林米粉本如此。舌尖中国的导演陈晓卿,在桂林街边吃了一次桂林米粉后被惊艳,直呼被北京的桂林米粉骗了多年。黄山归来不看山,从此他在北京再也不吃桂林米粉。
即使这样难吃的米粉,每天一到吃饭时间,每家桂林米粉店都是高朋满座。一广西博主透露,南宁朋友在北京开桂林米粉店,年收入30万。
从这就能窥见一斑,迁移到北京的美食,多数都是滥竽充数,即使复制本地美食到此,也流失了很多精髓。
北京本土几乎没有值得外人称道的美食。
北京地处华北,三面环山,远离大海,有小半年是冬天,因此物资不丰富,即使是几百年的皇城,自古以来就没出现过让人惊艳的美食。
闻名全国的北京烤鸭也是源于南京。据传是当时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将烤鸭的技法由南京带至北京,成为朝廷宫宴上的必备美食;豆汁是老北京居民心头好,外地人几乎受不了这古怪的味道;糖油饼,羊杂汤、火烧,门框卤煮,铜锅涮肉也算是北京特色小吃,可是与与四川、广州、顺德、潮汕等地美食一比,无论是味道和丰富程度都没法与其媲美。
当然了,北京也是精致地美食的,只是有点高冷。比如宫廷菜。深藏在胡同主打宫廷菜厉家私房菜,预约必须提前一周,未必一定能预约到。不能点菜,厨师做什么你只能吃什么。一顿饭至少3—4千元。这样的服务,这样的价位,也只适合偶尔尝尝鲜。
在中国很多小城市本土的小吃,经济实惠,而且浓缩了本土的风味和食材,极具特色。我的家乡柳州就是这样的美食之都。除了螺蛳粉之外,我们这里的米粉就能吃出百种花样,猪脚粉、烧鸭粉、脆皮粉、猪肝粉、三鲜粉……丰富程度可以一周不重样;嘴馋了,不用走很远,在楼下的菜市里,在街边,就能寻觅到糯米饭、酸野、螺蛳粉、桂林米粉、艾粑粑、卷粉、汤圆、玉米糖水、油堆、粽子、牛肉煎饼、豆腐花、牛杂串这些美味的小吃。
我在北京生活这么多么年,却很难体会到这样的幸福感和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