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文艺调频哲思

诗作中的鬼气与人气。——闲读《随园诗话》(163)

2020-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十四·七七】

秀才彭城中秋》云:“西风联袂鹿城秋,旧侣偕行话旧游。罗袜双钩半臂,夜深谁立板桥头?”诗非不幽艳,而觉有鬼气。吴竹桥法源寺》云:“街头日仄渐风沙,步屧闲寻古寺花。一树绿阴两黄鸟,春深门巷是谁家?”同一风调,恰是人间光景。

郭麟,(1767年—1831年),字祥伯,号频迦,因右眉全白,又号白眉生,江苏吴江人。家贫客游,文采照耀江、淮间。负才不遇,其愤郁无聊之感,时寓于歌咏。醉后画竹石,别有天趣。晚岁,侨居嘉善以终。工诗词古文,所作皆清婉颖异。著有《灵芬馆诗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灵芬馆诗话》十二卷,《续诗话》六卷,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彭城,徐州的古称。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故得此名。

鹿城,指苏州昆山。昆山,古名娄邑,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吴国,后属越国,继又归楚国。吴王寿梦曾在这里豢鹿狩猎,故又名鹿城。郭麟籍贯吴江,古代地属娄邑。

罗袜,亦作“罗韈”,指丝罗制的袜。汉·张衡《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

双钩,亦作“双鉤”、“双勾”。此处的意思是指古代女子缠足的形状。明·单本《蕉帕记·幻形》:“妆罢脂香在手,行来羞蹴双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着松花色,细褶绣裙,双钩微露,神仙不啻也。”

半臂,又称“半袖”,中国古代一种衣服样式。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在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多穿在衫襦之外。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吴蔚光,(1743年—1803年),字哲甫,号执虚,自号竹桥,别号湖田外史,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常熟。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选庶吉士,授礼部主事,后因身体不佳,辞官归乡(常熟),居家20多年,潜心读书著述。擅长古文,诗词尤佳。著述种类较多,诗词类有《素修堂诗集》二十四卷、《素修堂文集》十卷、《小湖田乐府》一卷等。

法源寺,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56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日仄,同“日昃”,音rì zè,太阳偏西。地支中的未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13点至15点的时间区间。

步屧,音bù xiè,释义:1、指行走,漫步。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2、脚步声或指脚步。苏轼《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

【闲言碎语】

本条诗话中选取了两首诗,袁枚的评价,一是鬼气,一是人气。仔细读来,确有其感。我觉得,形成两种感觉的关键问题在诗的结句。郭诗结句为“夜深谁立板桥头?”中秋深夜,看见一个长裙半袖女子,孤零零地站在桥头,怎么能够不让感觉鬼气森森。而吴诗的结句为“春深门巷是谁家?”则是在一个太阳夕照的时刻,一位游客在北京的胡同里打听某处所在的温情画面,我们甚至可以听本地人热情的指路话语声,一派祥和。

郭麟才气过人,文采照耀江、淮间,何以在中秋团圆之夜写下这清冷孤寒,似若鬼影的诗句?估计与其负才不遇,愤郁无聊有关。其本人是画家,深知只要营造好画面,画中之意自然流淌而出。“罗袜双钩人半臂,夜深谁立板桥头?”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能够联想到啥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