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女人,对不起

2018-08-09  本文已影响316人  傅踢踢

1

身为一个直男,总关注女权话题,固然得到很多支持,但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你有完没完?

对不起,没完。

只要基于性别的不平等依然存在,讨论的必要性就不会消失。而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观点,是写作者无可回避的责任。

无论是谁,只要认真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就会发现,为女权呼吁的人绝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当Metoo的声浪暂时走低,是时候聊聊比性侵和性骚扰更广泛的女权话题了。

这些话题有一个共通又残酷的主旨:生而为女人,对不起。

2

今年6月,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100周年,BBC推出了一部8集短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这部剧每集都在15分钟左右,只有一个场景,一位女性,一段独白。

但百年历史中,女性遭遇的困惑、障碍、压迫,以及女性在此过程中展示出的抗争精神,都清晰可辨。

第1集是一位女演员讲述自己被制片人“潜规则”的经历。

在公开场合,制片人并没有表现出对女主的关注,甚至都不看她。

然而,私下里,他却让助理伊迪给女主打电话,邀请她到套房里说戏。

女主很困惑,第一场一共就四句台词,第二场也就六句而已,还用得着说吗?

“他就是想和你谈谈那场戏。”伊迪回复。

女主很犹豫,但还是去了。在套房里,制片人让她坐下,然后借说戏的名义上下其手。

女主吓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制片人趁机问她,is that ok?

女主眼神空洞地回答:yes。

制片人又问,you like it?

女主后来回忆,那一刻她意识到,她喜不喜欢不重要,有多喜欢也不重要,反正他要做什么都会做的。

在性骚扰和性侵发生之后,有很多自以为冷静理智的人会反问:当时为什么不拒绝?怎么没想到反抗?干嘛不逃走?

这段亲历真实地回答了这些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很多女性的第一反应是不知所措。

她们根本来不及拒绝,或者完全吓住了。事后回想,的确会有更好的应对方式,但以此去苛责她们,说她们活该,怕是矛头放错了方向。

女主其实很勇敢。她把和自己有相同境遇的女性比作兔子,把施暴者比作狮子。兔子当然害怕见到狮子,不想成为狮子的免费晚餐。可是她对自己说:“如果你有勇气,就说出来,想想其他胆小的兔子吧。”

这个故事不就是Metoo在好莱坞最初的样子吗?“想想其他胆小的兔子”,不就是Metoo星火燎原的原因吗?

这集的结尾,是被强奸之后的第二天一早,女主和制片人的助理伊迪通电话。

同为女人,伊迪在电话里问女主:“你对完这场的台词了吗?我不是说了会没事吗?”

不要以为Metoo是一场女性对男性的战争。它的本质是被压迫者对侵害者的反抗,受害的不仅是女性,施害的也不仅是男性。

3

《她说》的第4集,也揭开了一段疮疤:直到1991年,英国男性强奸妻子仍然合法。

女主角Ivy就是婚内强奸的受害者。Ivy的丈夫将她视作自己的附属物,只要他想做爱,妻子就应该充分满足。

丈夫经常喝醉回家,对Ivy也少不了打骂。Ivy尝试过报警,但警察说,她身上的伤可以立案,但性行为的部分无法受理。换句话说,Ivy只能抱怨挨打,关于强奸,法律没有站在她这一边。

强奸她的是她曾经疯狂爱上的那个人,这让Ivy痛苦不堪。她只能自我合理化,把丈夫想成一头猪。一头禽兽伤害自己,总比一个人这样要好受一点。

后来,法律更改了。婚内强奸也算是强奸了。

但Ivy的境遇并没有改善多少。她真的成为一个强奸受害者,她的丈夫不再是一头猪,而是一个强奸犯。身边的人乃至不太熟悉的人都会知道,她是强奸的受害者。

这种伤害并没有给她带去温暖,刚好相反,随之而来的是长舌议论,是影响工作。因为人们对“强奸”存在偏见,也不知道区分施害者和受害者,偏见的代价,往往要让受害者连坐。

婚姻像一纸“卖身契”,Ivy把自己签了出去。从结婚的那一刻起,她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灵魂和身体,也失去了说不和离开的权利。

最要命的是,这件事情并不是历史的尘埃。它仍在世界各地发生着。熟人强奸、婚内强奸仍然在强奸案件中占据着极高的比例。

今天,在很多地方,婚约依旧意味着女性出卖自己,以为是通向幸福,其实每一步,都更靠近深渊。

4

看到这些悲惨痛苦的独白,我头皮发麻。但我也知道,抱怨或者控诉,远远不够。真正的改变要从认识的纠偏开始。

直到现在,依然有大量男性认为,女权主张是一种性别向另一种性别开炮。而“男人就该给女人买包,男人就该请女人吃饭”的中华田园女权,也混淆了重点所在。

女权索要的压根不是物质收获或者贬损男性,而是一种长期缺失的平等。

在婚姻里,女性不应是男性的附属品,可以拒绝,可以离开,选择的权利和所受的保护应该是同等的。

在职场中,女性不应该因为要休产假或者体质偏弱,就受到显性的拒绝或者隐性的歧视。

之于整体性的制度和文化,女性的言谈举止不应该受制于某种既定的观念,而应该由自己主导。比如女性就不能打扮得像“假小子”,或者女性穿太暴露被骚扰就是自找的,都是强行赋予的枷锁。

当我们讨论女权的时候,应该清楚地理解,我们谈论的并不是让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实现平等。

女权是一种平权诉求,和种族、取向等问题一样,反对的是权力压迫,争取的是权利均等。有些情况下,性别还会和其他不平等夹缠在一起,构成更加复杂的状况。

任何具备正常认知水平和同理心的男性,都会支持女性平权,因为平等和自由,本来就不按性别分配,而是每个个体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本应拥有的东西。

然而,这些“本就如此”的常识,却建立在太多血和泪上,迄今也未能全部兑现。

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使女的故事》,近年改编成大热的美剧。故事讲述了一些女性如何因为突然的变故沦为“使女”,接受严酷监禁,担任生育机器,在毫无自由和尊严的环境中苟延残喘。

但这些还不是最令人惊恐的。让我无比害怕的,是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说的一句话:

切记,在这本书中我使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

不要以为《使女的故事》和《她说》离我们有多遥远。不要以为日常生活那么奔忙,女权不过是事不关己的瞎操心。不要因为女权的讨论刚有起色就觉耳朵起茧心生厌烦。女性平权不是学界和象牙塔里的课题,它和每个人休戚相关。

《她说》里一个黑人老奶奶讲了一段话:

我们应该相信自身的力量,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只关乎自身,我们还与更多的人发生着联系。这是一场持久而漫长的抗争,需要一代代人献出自己的力量。

无论男女,只有秉持类似观念并付诸行动的人越来越多,自由平等那些美好的字眼才不再是空中楼阁,安全和幸福才不会是痴人说梦。

前路漫漫,我们一起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