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想法生活、文字

清明代祭是尽孝还是“尽笑”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15人  锦衫落尘

诗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数年前的某个清明夜晚,尚在学校的我和室友夜半未眠,欣然对诗,一想到恰逢清明时节,便以此为题写了打油诗,我中规中矩写了一段:

寻亲踏幽处,荒冢芳草芜。

不见当年故,山前俯首哭。

室友看到了一则新闻:震惊,一小伙清明三小时狂赚上千元,原因竟是......于是写下了这段:

清明祭扫好鸣鞭,荒径幽草处处烟。

非子非女屈膝骨,无亲无故哭祖先。

那时候的代祭才刚刚兴起,还没这么热门,所以随便一个代祭都能成为新闻,引发一段讨论。时过境迁,当年的代祭在现在似乎已经变得稀松平常。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应用让人能迅速发现商机,一有机会就掀起一场变革。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交通的便利、信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工作,有时候工作太多,抽不开身回家祭祖,于是便选择了代祭这种方式。数年前作为新奇现象,有悖于人们对亲情、表达哀思的理解,认为代祭不是真缅怀,不过是形式上的假哀思,那时候基本上是骂声一片。

如今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代替祭祖的形式,诸多的网站也对此业务明码标价,如今中国清明网推出了网上祭祖的项目服务,网友通过在中国清明网注册账号后便可以体验网上祭祖的整个过程,包括选择地区购买墓地,填写逝者生平,选择墓碑样式和墓地背景,甚至撰写悼文、上传照片视频等,这种方式似乎更是受到了认可。最不可思议的则是,网络的发达带动了直播行业的兴起,甚至于网络主播盯上这门生意,直播代课祭祖,边哭边直播,哭的越卖力,粉丝打赏的钱越多,难道说现在是只要钱到位,是不是亲人都无所谓了?

原本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祭祀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什么时候我国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都可以用金钱衡量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新闻,农村办丧礼,将整个灵堂布置的恢宏大气,为了渲染哀伤气氛,不惜花重金请职业哭丧人来哭灵,让人披麻戴孝,行三跪九叩之礼,说是生前未能尽孝,死后要让亲人风光,我不知道这到底算是尽孝还是“尽笑”。本来服孝祭祖看重的便是心意,注重行动,而今却流于形式。

众说纷纭,很多人说代祭商业行为会对原本出自内心的一种怀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毕竟不管是祭祀还是祭奠,都是生者表达哀思的一种形式,请人代劳,总是感觉不够尊重。可也有很多人说有时候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而在自己确实不能亲身前往的时候,请人代劳,也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事情,毕竟有很多人有这样的需求。

以下是分割线

人微言轻,不与多说,况且清明节我未能回家祭扫,本就没资格去谈论他人的方式,倒不如说些其他轻松的话题。

看到一个故事,说清明节路上看到一个小孩站在一座坟前,手里拿着一叠纸烧着,不是纸钱,一边烧着一边念念有词说道:“爷爷啊,你去世的早,在那边也没个伴,脑瓜子怕是不灵活了,我这里有一叠试卷,老师放假发的,你拿去做吧,我自己给你做了一支笔,你要是写不出来也不要找我了,直接把班主任带走吧。”

古诗新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要问我为什么要问何处有牧童,吕氏春秋有载: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入泽问牧,入水问渔,入山问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