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遗其玄珠”的大智慧
庄子”遗其玄珠”的大智慧
除了现量,比量,还有圣言量。什么叫圣言量?就是把圣人说的道理作为真理的标准。为什么圣人说的话是真理的标准呢?因为他证到了绝对真理,所以圣人所说的理论是真理的表达,也是真理的体现。那么我们当今有没有圣人?(学生:没有。)
至少是没有像伏羲、释迦牟尼佛、老子、孔子那样的大圣人。科学家不是圣人,圣人是进入了无思维相、语言相、文字相的究竟一相的境界。《庄子•天地篇》讲,“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黄帝到昆仑山去了,观察世界去了。注意,黄帝观察世界去了,结果回来的时候,把一个“玄珠”丢失了。什么叫“玄珠”?就是我刚才给你们讲的“大圆镜”。他把“大圆镜”丢了,是不是丢了?不是丢了,他观察这个世界时,只见万事万物的相,而不见万事万物的本体——“大圆镜”,故说找不着“大圆镜”了。他把“玄珠”丢失了,就是他找不着“玄珠”了。“玄珠”就是我们的本体,就是大圆镜,就是绝对真理,就是真如,就是“空空如也”,也是“道”。
旅游去就是你著在那个旅游的风景的相上了,著在相上就不见性。性是什么?性就是我们说的绝对真理。相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假相。结果黄帝游昆仑山去,游胜景去了,回来的时候发现“遗其玄珠”。黄帝打发一个叫“知”的人去找,注意,第一个人叫“知”,叫“知”去找玄珠去,“知”找了一趟没找着。又打发一个叫“离朱”的人去找,“离朱”听过没有?(学生:没有。)
“离朱”这是中国古代讲的眼睛最好的一个人。“离朱”找去也没找着来。第三个叫“喫诟”,又打发喫诟去找这个“玄珠”,也没找着。结果这三个人都没找着。最后就打发“象罔”去找,“象罔”一下把“玄珠”找着了。这个公案太妙了,太妙了!这就把庄子的大智慧全显出来了。但后世人不了解庄子讲的是绝对真理的大智慧,不孝子孙们都当寓言和文学作品看待了。太可惜了,也太可怜了。
什么叫“知”?“知”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思维嘛!知就是指意根么,知识都是思维来的。“知”为什么找不着“玄珠”呢?因为“玄珠”是绝对的一相,绝对的真理,真如、道是“空空如也”的那个本体实相,用思维相能不能找着?刚才说了,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知”就是心识、思维。心行处灭,他当然找不着!找不着的原因就是一相的“大圆镜”不能用意根的思维去找,这就是说明绝对真理本无思维相。
离朱是指眼根,眼睛就代表感官么。感官只能是“有欲观其徼”,你只能见到表面现象,见不到真理。所以,离朱也找不着“玄珠”(大圆镜)。这就是说,用感官不能认识绝对真理。
再看喫诟,喫诟是语言么。刚才我们说了,言语道断,用语言能说清楚吗?用语言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喫诟也找不着玄珠。
为什么“象罔”一找就找着了?“象”就是咱们说的这个“相”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这个“相”么。罔是没有的意思么。“象罔”是无相之意,表示他达到一相无相的境界了。也表示他不著相了,他不见相了,他的见相即是见性,所谓的见相见性。刚才我们说了,像不异镜,镜不异像,像即是镜,镜即是像。再著不著这个虚假相了?不著了。“象罔”不著这个虚假的比量相了,他是一相无相的现量,故凡有相处就是玄珠!玄珠不异相,相不异玄珠;玄珠即是相,相即是玄珠。懂了没有?你看这个道理,跟佛陀讲的一样不一样?(学生:一样。)
唉呀!庄子跟佛陀没打过电话,没商量过。商量过没有?(学生笑!)见到真理的人,见到真如实相的人,见到绝对真理的圣人,这都是相通的。所以,见到绝对真理的人就叫圣人,圣人说下的话就叫圣言量,是绝对正确的,不能怀疑。《庄子》又叫《南华经》,《老子》叫《道德经》,《列子》叫《冲虚真经》,佛陀讲的都叫经,佛陀的叫佛经。孔子的是四书五经,我们伏羲爷的叫《易经》,叫经能改变吗?经是不能改变的法则、道路、规律、方向、绝对真理。就像一条路,不要妄动,你就沿着那个路走下去,一定就到圣者的境界。你糊里糊涂乱蹦乱跳,就找不着了。所以,现量、比量、圣言量,现量是我们要证,比量是每一个凡夫都有,圣言量就是我们没有证到现量之前,必须要遵循圣言量。所以,同学们,你必须要学圣贤文化的绝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