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文史赏析

日本人十八年十八个诺奖,国人十八年全靠这套房

2018-10-30  本文已影响331人  强哥趣谈历史

最近,读了一下《菊与刀》,虽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的作品,但很具有代表性,作者把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体系写的通俗易懂。这本书的成因是美国人二战后占领了日本,为了便于管理,而委托作者进行的调查报告,最后报告成书发表,可以说是无意间的杰作。

二战之后,日本没有沉沦,很快就实现了崛起,时至今日,日本的实力依然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其科技实力,更是在亚洲力压群雄,单论科技实力可以与美国抗衡。

今年日本人又一次获得了诺奖,自千禧年以来的第十八个诺奖,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含金量极高的自然科学奖。我不禁感慨,国人为诺奖奋斗了若干年,却迟迟不见效果,是何原因?

在读了《菊与刀》之后,我大抵发现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日本人的文化决定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在日本,不讲道德观,不以善恶论人和事情,他们的出发点是羞耻感,而基于羞耻感的是个人应尽的义务,表现为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就是说什么阶层吃什么饭,穿身衣服,都是约定俗成的。在我们看来,这简直是一种束缚,甚至没有人权,而日本人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便适应了这种体系,他们活在规矩之中,并不觉得束缚,反而觉得一切按部就班很舒服,日本人称之为各安其位。他们一旦如欧美人那样自由自在,便会很不适应。

其中,义务的范围很广,效忠于国家最高等级天皇(天皇在日本不单纯是指个人,而是代表着日本的最高等级,是一种精神代表)是第一义务,其次是家庭和工作的义务。在工作方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他们的最大义务,这份义务带有使命感,所以日本人在工作上大都是全力以赴的,不会到处抱怨,在他们看来,这份工作提供生活保障,那就应该全力以赴。以至于日本人不喜欢竞争,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到最好,更不喜欢别人质疑他们的专业能力,因为这样会触发他们的羞耻心。

当年,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就是一位典型的日本人,他的行为表明他是极为敬业的。现代的日本大学教授,工作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他们能出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概是对完成作为大学教授的义务以保护个人羞耻心不受损的想法在起作用,因而,日本人做科研丁是丁卯是卯,一丝不苟。前几年一个日本女博士在顶级核心期刊science上连发两篇重量级论文,最终被认定是造假,她的导师为此自杀身亡。自杀的原因就是羞耻感,这与二战中不少日本人剖腹自杀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如果不能做好本职工作,那就会被人鄙视,甚至无法融入社会,自杀是保护自我名誉的最好办法。

而我们国人普遍讲的是“死不如赖活着”,名誉和生命相比,生命似乎更重要。所以论文造假的韩春雨同志依然死皮赖脸的活着,似乎活的还很好。我们常鄙视日本人的刻板和愚钝,而我们是一如既往的灵活,只不过好像过了头,在科技领域,我们总是漫半拍或者是只玩山寨,唯一值得自豪的,大概是在农副产品领域,日本人再发达也要吃我们的农副产品。可笑的是,我们卖十吨农副产品也换不来一台索尼电脑,我们是体力劳动者,人家是脑力劳动者,你见过哪个体力劳动者广受尊重的?因为体力劳动是个人都能干,而脑力劳动首先需要你有脑子,正如鲁迅先生说:物以稀为贵。

换个角度说,人家玩的是质量,我们玩的是数量。人家做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则是贪婪的消费现有资源。这就是差别。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地大物博就敢霍霍老本,而日本资源贫瘠除了搞科技别无他法?我看未必,产生这一结果根源与文化也有极大关系。在我们的文化下,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更没有一定要做好的义务,很多人工作心不在焉,得过且过,甚至有一部分人不上班也照样拿钱,这些人有什么羞耻感?不仅没有羞耻感,甚至还要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吹特吹一番,不上班都拿钱,这是何等的荣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我多有背景。这是一种变态的炫耀,更是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结果,何以如此?是不是应该有专家出来辟谣。

日本人说中国人有劣根性,需要用道德来约束,而日本人很善良,他们只需要自我羞耻感就足够了。虽然我很不喜欢劣根性这个词,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当下的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令人咋舌的劣根行为?简单的例子,过马路随便串,痰随便吐,烟头随便扔,医生为了挣钱可以给病人开用不完的药,教师为了挣钱可以把要讲的留到课外辅导班,不讲信用的骗子满大街跑,过马路摔倒的老人没人敢扶,连道德都束缚不住,这不是劣根性是什么?鲁迅弃医从文,就是意识到医生只能医好肉体,而决医不好精神!

回到主题,日本人的诺奖不是靠做梦得来的。我们真的需要从老王卖瓜的民族自夸中醒一醒,学一学人家的经验,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我们的问题真的只是在学校教育和研究体系上的问题吗?为什么我们国内的学校很难培养出超一流的科学家?大概学校有责任,整个社会才应该负起全责。

在一个娱乐至上、迷恋网红的社会,科学只能靠边站,甚至靠边都不配。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孩们第一选择竟然是当主播当网红,什么发明家、科学家都是狗屁,而家长对成年孩子的第一期望,北方人是当官,南方人是有钱。全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房产,捣鼓几套房可以是普通人一辈子工作的收入!So,谁来搞技术创新?谁来搞基建?谁来引导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那我们凭什么站在世界民族之巅?难道就靠我们每年地里产出的那些红薯烂芋头吗?他们有技术含量吗?他们只有淀粉含量。

有人说过一句经典:so naïve,so simple!(太幼稚,太简单)!这依然是当下我们社会的一个精确的总结。因而,特别期待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要时刻谨记:莫要自视过高,等到打脸才知道自己家底有多薄。这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