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慧明——兼皈依小记
作者:吴正
01
惠明是个隐居山林的大法师,生活在距今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代。而慧明则是位当代的高僧大德,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在繁华都市滚滚红尘的一方净土之上:他是上海静安寺的方丈。
在一千年前的汉语辞典中,“惠”与“慧”原是通用的;而仔细端详今日之慧明与昔朝之惠明,竟颇得几分神似。莫非后他是转世再来这人道娑婆教化救度众生的前他?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愿力之能不可思议,此类公案在佛门中并不罕见。
其实,要说在市廛行道,比之丛林修炼当更艰难。何以故?莫不过红尘境缘对六根的诱惑远甚于清净山林的。然而,若要在当今世间度众生,捨红尘市井又取甚何?这也就是为什么今日慧明会选择在闹市中心设台升座,慈悲说法的因缘所在了。
慧明大和尚的修持与德行,笔者早有所闻。其最为人津津乐道者无非是他三回行脚朝拜佛圣地的壮举。第一回是从上海前往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第二回是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而最近的那一回则是在2017年年中,以静安寺为始发点,行脚100天,直抵峨眉金顶(普贤菩萨道场)。行脚,这种古代苦行僧传统的“动禅”修行法,好处在于戒定慧一次得以迈坎,闻思修同时获就升华。所依者无外乎修道人的意志和愿力。一百多年前的虚云法师,三步一叩首,千日朝拜五台山之可歌可泣事迹在中国,乃至世界佛学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此经历也让青年虚云顿悟见性,成就为一代宗师。那今日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慧明法师呢?
其高德行谊,神通道力,自是不言而喻了。
02
再说回笔者本人。我原是一位延绵了四十载信仰的虔诚的基督徒。二十年前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十年前,由获赠一部《金刚经》为契机,转入佛门,研习佛理;从此,捨医弃药,代之以诵经持咒,凭愿力与信力,竟将顽疾不治而愈。又过了五年,我有幸更有缘经人介绍谒见了慧明大和尚。那是个阳光和煦的冬日的上午,在静安寺的方丈室里,我面对着一脸慈悲法相的大和尚,平静的内心也难免会潮涌起几许激动的暗浪。我将自己皈依的夙愿道出,大和尚一口允诺,说让我下回自港返沪后找他,他将成全我的愿望。
慧明法师与作家吴正我原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皈依仪式,会与众多的发愿者一起,排列在本师释迦佛前叩拜,礼敬,读诵皈依经文后,再经大和尚授记为居士。然否也,大法师选择了为我作单个皈依。地点是在静安寺的一处庄严宽敞的小佛堂内,时间是今年的四月初八佛诞日(公历5月12号)晨早七时。众僧们做完早课,便由大和尚率领,来到了佛堂内。众僧分立两排,大和尚升座中央,著一身海青的我则跪于一蒲团上。信香袅绕,佛号阵阵,长篇集册的经文便如此这般的一路唸诵下去,整个皈依仪式进行了足足有四十五分钟之久。
事毕,持锡杖披袈裟的大和尚始去到大雄宝殿,为一早已守候于彼处的善男信女们解经布道。其后,在万众簇拥下,沿廊踏梯,经院入殿,诵经持号,结法胜缘。而整座寺院,佛光普照,境界殊胜,其日盛况,自不在话下。
我获此殊荣,暗自欣喜。两个月后,当我与其他两位上海莲友去到浙南敇木山“惠明寺”,见到广行法师(他是静安寺派往该寺的主持)时才明了,如此皈依个案实属罕见,皆因大和尚与我宿缘之深故。广行法师说,作为慧明的弟子,当日他亦有参与我的皈依仪式,并见证了我被赐予“静一”法号的全过程。“静”乃静安寺之“静”,而“一”之涵义则为多重:“一人”,“一真”,“制心一处”,集数意于“一”字也!吾闻言,欣慰之外,更见悟入。
03
说起我等“惠明寺”之行,因缘亦由大和尚起。
六月初,就当我打算着前往杭城,会晤一位作家同行时,突然接获大和尚发来一则短信,问,仍在沪否?答,在。又问,欲何作为?答,计划在杭地办事若干,毕,再前往西天目山“禅源寺”进香朝拜。大和尚指示我曰,何不去景宁“惠明寺”?我恍然有所觉,遂依示而行。于是,便有了“惠明寺”之旅。
“惠明寺”位于浙南少数民畲族集聚的深山丛林中,本是间默默无闻的小庙,年前经大和尚亲自过问关怀,才得以渐次焕发出奇光异彩来。
关于“惠明寺”,有两则传奇故事颇值一提。一是其一千多年前的始建者:惠明法师。二是出产于该地的“惠明茶”。先说第一件。话说惠明法师与家喻户晓的六祖惠能原是同辈同宗师兄弟,在黄梅忍和尚麾下修习证道。那个深夜,惠能由“因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悟后,遂得其师授以衣钵,趁夜色掩护,离寺择道而逸。少顷,武功高强的惠明便追赶了上来。他是来向惠能讨回那衣钵的:这不公平!你凭何得获师传衣钵?要知道,我等师兄弟一众,更何况其中还有平素最受人敬重的大师兄神秀呢?不一会儿,他便追上了惠能。惠能见有追兵杀到,便不再前行。他将三衣一钵置于一块大青石上,自己则藏身于石后,任由来人拿去便是。惠明见到衣钵,伸手来取。哪知以其只掌可擎千鼎之力,竟无法移动衣钵毫寸。惠明大骇,始明惠能大乘菩萨身份之隐秘。当下羞愧难当,弃物而遁。
惠能日后的经历大家都已知晓:他在猎人堆里藏身十五载后复出,于粤地“法性寺”印宗法师会下剃度出家,成就为南派禅宗一代祖师。但惠明法师又去了哪儿呢?原来,他潜入了浙南的深山里。他在那里搭棚,种茶,苦修。那里便是“惠明寺”的原址。“惠明寺”历经朝代变迁,战火和各种毁佛运动的摧残,早已影踪全无。今日的“惠明寺”是在新世纪初,信众们根据史料传说筹资重建的一座素庙简殿。然而,简殿的后山仍有一双灵株,至今犹存,且生机勃勃。这是惠明法师在一千年前种下的两棵茶树,每年春上,都会贡献当地茶客以绿,白,红,黄,黑各色茶叶,堪称神奇。其明前茶,我在第一次去到大和尚方丈室时喝过,入口生津,沁喉润肺,令人印象深刻。该茶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世博会上为国争光,获得金奖殊荣。同时获此荣誉的唐产还有两种酒:茅台以及张裕(解百纳)。酒乃佛门重戒,却在这五浊世间得以推捧,上台入宴,无处不见其踪影。唯能净人心灵之“惠明茶”却始终“隐姓埋名”,一如培植它的惠明法师那般,继续其深山孤修路。直至佛法再度兴旺于神州大地的今时今日,在当代高僧慧明和尚的加持下,该茶才得以走出深山来到世间,被人们重新认识。
惠明,慧明——兼皈依小记这些都是负责该茶培育加工的刘总刘居士告知我的。她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惠明寺”的远景蓝图:当地政府规划投资数亿,三五年内打造出一片国家级的5A景区来 ,而其后山那两株千年神茶,不早已拥有一份无可匹敌的天然资源了?
回沪的长途巴士上,我被摇摇晃晃地催入了梦乡。在短暂而飘忽的梦回里,那幅“惠明寺”远景图以及我,刘居士,广行法师和两位莲友在巴拿马金奖复制品前的留影却始终即离依稀,萦绕不去。我与“惠明寺”究竟有何种宿缘?我或也能隐约感受到,但却说不清。我想,大和尚定是明其就里的。唯我并不想非要在此时弄他个明白不可,生命是道谜,时间会将谜底慢慢揭开。而这,才有意思。
2019年7月12日 於香江
Tanner Hill 寓所。
作者简介:吴正,沪港著名作家,诗人。1948年9月生于上海,现定居香港。1984年开始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上海人》《长夜半生》(又名《立交人生》)《东上海的前世今生》,中篇小说《后窗》《叙事曲》《情迷双城》,诗集《吴正诗选》《百纳衣诗选》《起风的日子》,散文随笔集《黑白沪港》《回眸香岛云起时》,译著《猎鹿人》等20余种,约350余万字。曾多次获国内外文学(艺)大奖。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并获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