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80多岁的阿姨偶遇
送完儿子去幼儿园,想去拜访一位老师,机构没有开门,在院子里等待的时候遇到一位老人。
她先问我,丫头,冻不冻手。
我说,冻手。阿姨,您也冻手了吧,这么冷的天,您在外面做什么呢?
她说,我正在等我老伴。
我问,您老伴做什么去了?
她说,去看病了,还没回来,我有点不放心,就出来看看。我老伴都80多岁了,我在这栋楼的三楼住。
我一看时间才8点多,这得多早出门呢。
就问,大爷是几点出门的呀?
阿姨说,5点多。
我问,大爷是怎么去的?
阿姨说,打车去的。
我说,大爷带没带电话,您可以打电话问问。
阿姨说,没带电话。
我说,医院人多,看病的时间长。大爷糊不糊涂?
阿姨说,不糊涂,我也80多岁了,我都有点糊涂了,我老伴一点也不糊涂。经常自己出门。
我说,您都80多了?一点也不像。怎么保养的,这么好?有什么秘诀?
阿姨说,不像吧,我脸上都没有多少皱纹。
一边说,阿姨还一边摸摸脸,自信又得意。
阿姨又传授秘诀,少吃盐,多吃清淡的。
我问,孩子在身边吗?
阿姨说,我有两个孩子,儿子一家在国外,女儿在市内,经常过来,给我洗洗涮涮,女儿说,等她攒点钱,也带我和他爸去国外看看,说国外可好了,东西都便宜。我们家都会说英语,我和老板去年开始也学英语了,我们在家也练习。
我既惊讶,又赞叹,真了不起。
阿姨又说,我女儿刚才打电话说来接我她爸去她那里,怎么还没来呢?
正聊着,一位女士走过来,这么冷的天,你怎么不进屋呢,在外面站着干啥。
看样子,是阿姨的女儿。
上楼前,阿姨还不忘对我说,我就住在这栋楼的三楼,有空来家里坐啊。
然后我们就互道再见,就此别过。
一段偶然的相遇,心里泛起很多感触。
作为离家在外,不能给父母更多陪伴的我,在生活里遇到老人,总会多聊几句,给与更多问候,若老人的儿女知道有人曾陪自己的父母说话聊天,真心真意,即使远在外地大概也能感到安心些吧。
年初的时候先生决定离开长春,跳槽到南方的某个企业,这个变动让我一时间难以接受,我们也因为这件事有过不少冲突。
南方房价高,生活压力大。
南方没有暖气,冬天冷夏天热,气候我适应不了。
我知道,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离父母远了,不能给他们更多陪伴。
朋友会劝我说,等安顿好了之后可以把老人接过去。可是,这都是子女的想法。作为老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和选择。老人更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住自己的老宅,跟自己的老朋友说说话,才是他们最安稳的生活。
记得上次参加小小的茶会,遇到一位70多岁的阿姨,她就说,女儿在上海生活,她自己在长春,每天的生活安排的很丰富。阿姨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如果老人不愿意跟你们生活在一起,你们不要勉强,尊重老人的选择,常回家看看就好。这样的安排听起来有点伤感和无奈,但也是出于爱。
看到楼里有七八十岁年纪的老人,自己生活,儿女不在身边,我常常会觉得他们很孤单。我知道,一部分是我内心的投射,我爸就希望我像邻居家的姑娘那样,每周都能回家看看。很遗憾,这个需求我无法满足。所以我也很羡慕那些跟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可以时常团聚。
原本我们生活在两个城市就不能经常见面,每年重要的节日和暑假才能够相聚在一起。这要是去南方安家,总像是隔了万水千山似的。
对于我来说,读书写字便是日常,在南在北倒也无妨。但身处家庭之中,关系之中,并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但愿能通过真诚沟通满足各方需求。好在最近事情有了变化,期待一个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