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好觉|04 人体生物钟QA
Q1:白天太累可以小睡一会儿吗?
失眠者经常会想抓紧白天的一切空当补觉,这种做法是人之常情。
但需要警惕的是,小睡有益处,过度补觉则有害。
一方面,在白天睡太多会让大脑认知错误。
大脑错误认为白天比晚上的睡眠质量更好,进一步加深了失眠者不佳的入睡体验。
另一方面,“一睡一下午”会抢占原本属于晚上的睡眠时间。
白天补觉后,失眠者在晚上所需的睡眠时间就会下降,进而影响晚上的“睡眠效率”。
Q2:提前上床可以补觉吗?
首先,躺在床上不等于有困意。闭上眼睛也很难睡着的话,反而强化了入睡困难的影响。
另外,提早上床增加了床上时间,导致当晚的睡眠效率降低。
人体受到两个时间节律的影响:
(1)是外在世界的客观时间规律。比如天亮了就要起床上班或上学,天黑了就要回家;
(2)另一个是人体内的“生物钟”。即我们自然觉醒和感到困倦的昼夜节律系统。
只有生物钟尽可能地与外在的客观时间(24小时)规律相匹配时,失眠或嗜睡问题才不容易出现。
Q3:什么是人体内的生物钟?
生物钟的管理中枢(时间管家)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它与眼睛之间有一条神经通路,可以感受不同的光线。
当白天阳光照进来时,“时间管家”就会告诉大脑该起床;而当晚上光线减少时,“时间管家”则会发出睡眠的信号。生物钟的管理中枢(时间管家)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它与眼睛之间有一条神经通路,可以感受不同的光线。
当白天阳光照进来时,“时间管家”就会告诉大脑该起床;而当晚上光线减少时,“时间管家”则会发出睡眠的信号。
Q4:生物钟与赖床有什么关系?
人体内的生物钟更准确的节律周期约为25个小时,与客观世界里设定的24个小时并不同步。
这意味着,我们的真实睡眠与清醒周期是有规律的,并且有持续延迟的倾向。
所以,“赖床”“睡回笼觉”通常比“早起”容易得多。
Q5:如何调整生物钟?
人体也可以通过外界的环境线索将内在生物钟周期调至标准的24小时。
包括有固定节律的太阳光线、体温、社交活动、日常作息、运动健身、定时用餐及多喝水等……其中,自然光线的帮助是最大的。
因此,当生物钟的睡眠开关尚未启动时提早上床,是无法达到“补觉”的作用的,反而会因为与内在生物钟存在冲突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