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随笔-生活工作点滴冷知识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1.3.2.1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静默斋谈乐

第二节  拜占庭

概况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抵御着四周敌人不断的侵蚀和蹂躏,顽强地在东地中海存在了上千年,它的宗教和文化至今仍对信仰东正教的国家有着巨大影响。

拜占庭(Byzantine)的名字来自马尔马拉海边上一座古希腊城市,拜占庭帝国的起始时间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从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这里建立罗马帝国的新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始算起。为了区分古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史学界将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在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一直继承着罗马帝国的正统,虽然其国民主要是希腊人和希腊化的各民族,其通用语言是希腊语。拜占庭帝国从诞生起,就一直处于和周围的斯拉夫人、阿瓦尔人、萨珊波斯人、保加尔人、阿拉伯人、诺曼人、拉丁人、塞尔柱土耳其人等外族之间的征战之中,虽然有过扩张和中兴,但领土不断缩小,最终在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倒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大炮和铁蹄之下。

君士坦丁大帝向圣母献上新罗马城

拜占庭帝国以基督教为国教,而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既是整个帝国的象征,也是宗教的最高主宰,被神化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1054年,基督教东西方教会因神学和政治等原因永久分裂,西方教会称为公教,即后来的罗马天主教,东方教会称为正教,即今天的东正教。

拜占庭帝国宫廷和教会的关系极其密切,权力也来回地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这种关系的直接结果就是帝国的荣耀和盛况也渗透到宗教礼拜仪式中,而礼拜仪式圣咏也成为帝国某些仪式和游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拜占庭帝国的音乐主要反映在宗教音乐方面,它的记谱法、音乐理论、音乐体裁和表演惯例都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而世俗音乐在宫廷节日和礼仪、贵族、戍边军人和平民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拜占庭圣咏的起源由于早期乐谱资料的匮乏还不能给出确切的结论。既然拜占庭帝国和宗教的语言都是希腊语,早期基督教文献大部分也是用希腊语记录的,那么希腊东正教会的圣咏传统和古希腊的前基督教传统以及希腊民歌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前面提到过的三世纪的俄克喜林库斯纸莎草纸上的最早的基督教赞美诗和十世纪最早记录在书面上的东正教拜占庭圣咏在音乐风格上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十世纪的圣咏的准确译谱也有问题,很多地方直到现在也还是猜测的。直到十二世纪,拜占庭才发展出了较为精确的记谱法,某种程度上可以破解和转译成现代乐谱。虽然希腊音乐学家们仍在努力从希腊民歌中寻找拜占庭圣咏的源头,但最早记录的民歌是十六世纪晚期或十七世纪的,已经超出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点,两者上千年的时差让研究困难重重,它们之间有明显关联的结论也让人怀疑。

前面已经提到过基督教起源自近东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社群,最初向东转播到叙利亚安条克,向西传播到罗马,因而犹太宗教礼拜仪式和音乐是影响几种地区性基督教音乐的主要因素,这也包括拜占庭圣咏。19世纪的古文字学家Pitra偶然在一份拜占庭赞美诗手稿中发现了许多红色符号,它们将诗文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长度划分为若干部分。他找来不同抄本比对,发现红色符号的位置竟然是一致的,他给出了拜占庭赞美诗是遵循格律的这一研究结论。他又比较了拜占庭赞美诗和古代叙利亚诗歌,认为圣厄弗冷创作的古叙利亚语诗歌是拜占庭赞美诗的模版。后来的学者发现皈依基督教的叙利亚犹太人作曲家圣罗曼诺斯(St. Romanos the  Melodos,约490-556)在六世纪时将康塔基昂(kontakion)这种诗歌体裁带到了君士坦丁堡,并让它成为六到八世纪拜占庭最流行的圣咏体裁。破解了拜占庭记谱法的奥地利音乐学家威勒茨(Wellesz)在《西方圣咏中的东方因素》中首次比对了拜占庭圣咏和西方圣咏的旋律,并认为两者都植根于四世纪的早期基督教圣咏,这些歌曲一部分来自犹太教礼拜仪式,一部分来自叙利亚教会的赞美诗。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些歌曲的很大一部分在其发展早期就被西方礼拜仪式所引用,而拜占庭人也按照这些歌曲的模式进行创作并将歌词翻译成希腊语。单人咏唱和集体合唱,应答咏唱和交替咏唱这些方式也是古老的近东传统,并成为基督教礼拜圣咏的常用咏唱方式。这样,我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圣咏发展脉络,并找到了拜占庭圣咏的源头——古犹太和叙利亚圣咏,而非古希腊音乐的延续。

罗曼诺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