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关亭
五月假日,拋开工作烦恼,沐浴着春日暖阳,和朋友一道,自驾40多公里,饶有兴趣的掠过车窗外漫山遍野的苍绿,来到了渝西民间古迹--凉关亭。
此行,朋友既出演司机,又客串导游。一路上,不时详细介绍,全程热心陪伴,处处谨慎驾驶,让我惬意愉快的饱览风光,感验友情,不虚此行。
凉关亭,座落于璧泉街道天池村一组金剑山的山腰位置。山腰腹地,完好地保存着一条距今700余年,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石板古道,据当地百姓传言,当年,大清乾隆皇帝的足迹曾由此道踏巡江南。
后来,向来好奇心重的我通过在政府方志办工作的朋友就该传言得到了可靠验证。
留有乾隆皇帝足迹的古道凉关亭,也是当地政府一直以来从未以景区名义对外开放的一处古迹名胜,目前仅作为市级文物予以保护,透过区域内的各种遗留文化,可以看出凉关亭存在的重要意义,旨在宣扬家风,弘扬孝道!
凉关亭,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韵,曾为成湖古道的重要关ロ之一,也是四川西北地区以及青海、甘肃及西部各地药材出川的陆路通道,原有关街长200米,宽5米,呈东西走向,海拔550米。
现地实拍进至腹地,一座座外形保存良好,但文字已略显风化的摩崖节孝碑群随即映入眼帘。按碑文文字记载,该摩崖节孝碑群凿建于清光绪三十年间(1904年),共计凿有崖刻碑9块、石碑1块,无论是碑角篆刻的图案,还是碑体上书写的文字,巧夺天工,雕刻精细,立体感强,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对研究清代书法石刻及民风民俗亦具有宝责价值。
献帝实拍从摩崖节孝碑刻群篆刻的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非常民风,家风和美德,清朝的两位皇帝先后颁布圣旨,对当地村民节孝美德的事迹全国宣扬,并立碑刻文,建牌立坊,予以表彰,意在传承。
碑群的存在,更加充分地展示了当时清王朝对家风家德和尊老孝老美德的重视。虽然年代日久,碑刻文字已略显风化,并且还因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以“破四旧”为借口的人为破坏,部分碑文的字迹已模糊难辨。但碑文矗立深山近八百年,常年累月吸收日月精华,汲取天地灵气,其尊老孝老,捍卫气节贞洁的实质内涵,已成为一种精神传承,已成为当地民众内心深处共同尊崇敬仰的美德,已成为中华民族优良家风的代言。
现地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