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揭阳老城区走街串巷

2024-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诗酒寒秋

      潮汕地区指的是广东汕头、潮州和揭阳。二十世纪以来,汕头因大海而快速发展,潮州也名声鹊起,揭阳则被冷落。现在很多人去揭阳,是因为潮汕机场在揭阳。大家下了飞机,便分头去汕头或者潮州,而把揭阳甩下。

      三个城市中揭阳知名度最小,但却是广东最古老的县份之一,古老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这一年设揭阳县,自此,潮汕地区才有了正式行政建制,而当时的潮州和汕头还没有名字。

      既然来了,还是应该看看,于是在揭阳住了两天,走街串巷,历史都在街巷里。

1,

      看一个城市的底蕴,不在广场和高楼大厦,而在老街巷,在街巷中的老建筑。

      揭阳老城区以进贤楼-孔庙-城隍庙为中心,集中了老揭阳的文物精华。

进贤门

      进贤门是老揭阳城的一座城门,现在是揭阳老城区的地标建筑。

      和北方的城楼不同,进贤门上面是三层门楼,下面的城楼却是石头筑的。

      进贤门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2年),门楼通高16.77米,纯杉木结构,首层的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两侧各有一门亭,上层为八角亭阁。明、清时,城楼上设有更夫,每当残月西斜,晨曦初现,更夫吹响了报晓号角,角声随晨风传遍全城,古揭阳八景之一的“谯楼晓角”因此得名。想一想,这是一幅多安详美丽的画面。

      过了进贤门不远就是揭阳学宫,也就是孔庙。

      说到古迹,揭阳拿得出来的首推揭阳学宫。

      作为广东三大学宫之一,它也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建筑群,现存石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东西庑、东西斋、文昌祠、节孝祠、明伦堂、教谕署等21座单体建筑,占地面积达16000平方米。

      揭阳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历代多次重修。在建筑上,学宫有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建筑物上的嵌瓷、木雕、石刻、漆绘很是绚丽,这个建筑群当得起“粤东古建筑明珠”的美誉。

      在整个广东省古迹中能排得上号的,还有紧挨着学宫的城隍庙。每年正月一整月,城隍庙都有庙会,我们去时是二月初一,庙会没赶上,但庙里依旧人山人海,庙门口一辆卡车正在把人们送去的贡品装车。人太多,我们根本挤不进去,只好在进口处拍了几张送贡品和烧香的画面。人们祈福平安、渴望生活富足的心情可见一斑。

      去过很多地方的城隍庙,但揭阳城隍庙的祈福盛况还是头一次见。

      揭阳城隍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现存庙宇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现存山门、大门、大殿、石拱桥、夫人厅等,在广东省内的城隍庙中绝对是翘楚,因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最完好。

      城隍庙右边是雷神庙遗址。雷神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供奉雷神。后来建筑倾废,2003年重建,房上的雕塑纷繁复杂,全是古代故事。

雷神庙

2,

      把在北京逛胡同的习惯带到揭阳,也是一件趣事。

      城隍庙南边有一大片平房,纵横的小巷亦精彩。在小巷子里转悠,一处处被岁月侵蚀的老宅院,还有不少挂牌子的故居,都值得看。

      清乾隆道光年间的揭阳首富叫陈振文(他的商号叫泰兴),和他有关的宅子有好几处。

      第一处是“青窗内”,是陈振文家族的祖宅。这座两进院落建于乾隆末年,因外墙上用青色琉璃花窗,民间把这座宅院称为“青窗内”,可惜现在已显不出当年的高档次。

青窗内

      离“青窗内”不远的“儒林第”也是陈家的宅子。有钱就捐个名号呗,陈振文生前曾捐“候选州同,敕授儒林郎”,他的宅子也就名正言顺地称为“儒林第”了。

儒林第大门 儒林第院内

      附近还有个“观察第”,建于清道光年间,是陈振文的次子陈瑞芝的居所。他曾任州知府,后升道员,职位和唐朝后期的观察使差不多,他的家就成了“观察第”。

观察第

      进入民国后,满清的一些衙门成了百姓的家。“姚氏学苑”以前就是清代潮州镇右营游击衙门,民国时,这个二进院子被揭阳学者姚秋园买下来改造成钢筋水泥建筑,多处使用罗马柱装饰。

姚氏学苑 姚氏学苑

      这些老院子门口都挂着木牌,介绍院子的来历,我也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人和事。走进这些小巷,也就走进了历史。

3,

      揭阳名望最高的人是晚清名臣丁日昌。他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和富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曾当过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一系列高官。其实,丁日昌是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今梅州市丰顺县)人,晚年定居揭阳,旧居在梅林巷里,藏书楼也在,但不巧都没开放。

      丁日昌旧居是个大院子,占地6100平方米,中心部分有中路、东路和西路三组建筑。如今的丁府被辟为丁日昌纪念馆和市民俗文化博物馆,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去时,丁日昌旧居因“整理内务”没有开放。

      丁日昌被称为海内四大藏书家之一,其藏书楼“百兰山馆”在城隍路与观音仔街交汇处,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 “百兰山馆”现在是揭阳市榕城区博物馆,那天正逢周一闭馆,我们再吃闭门羹。

      “百兰山馆”是一座凹字型二层木楼,楼西有一个大天井,中间建莲池,池中有假山。文字介绍说,当年丁日昌在莲池四周种种兰花数十种,所以就把藏书楼称为百兰山馆,匾额为丁日昌好友何绍基书。丁日昌退休直到谢世,读书、待客多半在此。

      七拐八拐走到介公宫巷,有座李氏宗祠开着门,进去转了一圈。连吃两道闭门羹,好在有李氏宗祠做补偿。

      这座宗祠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为三进带倒错院落,三进二天井、六房、四旁厅、一埕一反照厅,建筑为石木结构,李氏宗亲聚会、议事、祭祀等都在这里。在整个粤东地区,它都是现存较大型、较完整“宗祠兼民居”院落。

      李氏这一支虽没出过名人和高官,但宗祠保存完好,有完整的乾隆年间建筑风格。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喜欢去不是旅游热点的城市,可能更有发现,揭阳即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