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苦夏

2020-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甜萝姑娘

      看到冯骥才先生这样写夏天:“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我想,一定是哪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最近的合肥,坐下来写作或读书,就会有这般“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感觉,睡觉也难以安稳,倘若不是有空调,怕是要在半夜被热醒,一摸脑门儿,黏糊糊的。虽是立秋了,今年闰月,立秋也只是个“形式主义”的立秋,夏天还是那个夏天,热还是一如既往地热。

      中医说,夏天得吃苦。
      民间有“苦夏”一说,有些体质不好的人到夏天会得“苦夏”病,表现出诸如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中医学认为,夏季宜养心,应该多吃苦味食物,苦味入心和小肠,苦味属火,脾胃属土,因此食苦对脾胃有好处。比如苦瓜,是夏天清热利湿的佳品,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莲子心也是夏天的时令食物,含有莲心碱,清热安神、祛火强心,对夏天高温引起的烦躁不安、失眠心悸有很好的疗效;除了苦瓜和莲子心,还有苦荞、杏仁、甚至带苦味的咖啡和茶叶等,不加糖奶的纯咖啡可以消除疲劳、帮助消化,适量饮用可以促进代谢,开窍除湿……
      年岁渐长以后,我逐渐信奉国粹中医所参悟的自然规律和人体哲学,一年四季,顺应天时,尊重身体发肤的系统性,而动辄上药和开刀的西医疗法治的只是表里,不及根本,还伤元气。

      这夏天的“苦”,“苦”在心里。大概是因为如此,夏天才最要养“心”,“心静自然凉”是绝对有力量的,冯老先生所享受的“美妙无比”的感受,如果你静下来品尝,享受一下热天里毛孔打开,痛快流汗的感觉,确实是酣畅淋漓。仿佛是毛主席曾故意把书本带到人头熙攘的闹市去读,闹中取静,而如此方式得来的“静”的境界,大抵是比一般的安静是有力量得多,它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抗压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意识到这点之后,很多年前,我夏天便不用风扇和凉席了,也不吃冷饮,即使是空调,我也只在睡觉的时候开,设置定时,待自己入睡后它自行关闭。风扇呼呼吹出来的热风驱散不了炎热,反而让人心生烦躁,冷饮给了一时的痛快,却让脾胃在极度炎热的时候当头灌下来一盆冷水……如此这般,现在我已经习惯了用“静心”防暑,如果一天下来在办公室躲避不了空调,我必会在傍晚时分出门走动个把小时,让关闭的毛孔把汗出个够。
      夏天,如果不出汗,那叫什么夏天呢?

      今年的夏天,疫情得到控制,抗洪万人齐心,夏天实苦,可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也不失为生命的一种宝贵的经历和获得。夏天是美丽的,甜到心里头的瓜果,满目葱茏的翠绿。人生就是这样,有春华秋实的美丽,就有夏耕冬藏的辛苦,这是自然的指示,我们需要顺应并利用规律,该流汗时流汗,该捂藏时捂藏,如此,身体得以康健,学习和工作便有所获得。
      最近高考分数下来之后,陆陆续续听到些好消息,当然,几家欢喜几家愁,每年这个时候也总有一大批学生要加入复读的大军,从头再来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人生该吃的苦一步也省不了。
      如此说来,这苦夏,也是学子们辛苦的季节呵,要熬过很多读书的苦,才能在求职的时候少吃些闭门羹。除了复读大军,毕业大军一波波离开校园,职场上的残酷,社会的冷冰,更是让太多青葱少年领略了活着的苦难和艰辛。
      也对,春种秋收夏劳作,要想秋天硕果累累,在夏天,可不就是要奋力地灌溉,吃这份耕种的苦吗?

      烹饪中有“提味”一说,忆苦思甜,唯有吃些苦在前头,那么甜的味儿,才被这苦“提”得更浓、更醇。
      秋来了,这苦很快就成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