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煮字

回忆当年“非典”,期待今年春暖

2020-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今小汐

2003年非典之时,我正和老公谈恋爱,侄女3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之际,侄女已经20岁,读大二,女儿已经13岁,上初一。

回想当年,可能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印象中没有多少恐慌,感觉那是离自己很远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也是零星几事:

一、体温表

单位要求每天上报体温情况,我和办公室的小伙伴一起去采购了很多水银柱的体温表,各部门做到了人手一支,那支体温表在办公桌的笔筒里搁了好多年。好像没有真正的用它量过体温,但当时的每天上报坚持得很好。

二、没有闹“口罩慌”

那时候的雾霾尚未这么严重,人们戴口罩的意识不太强,就算是在非典期间,也很少见有人戴口罩,并且没有“抢购口罩”的现象。老公说,如果那时候闹“口罩慌”,估计当时机智的他会把“口罩”当成定情物送给我了。

三、84消毒液

办公场所,家里,经常用84消毒液消毒,这些年这个味道一直萦绕不散,而今又重温了。那一年,我妈为了给我的毛衣消毒,用稀释了的84消毒液泡了一下,结果,搁置了一会,一转身,我的花毛衣,变成了乳白色,我的花……被消没了!从此,我有了一件纯色的毛衣。

四、闺蜜的婚纱照

我还在谈恋爱,还没算盘结婚的事儿呢!可我的闺蜜谈的早,已经将结婚提上了日程,并且恰逢非典期间,当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出行、隔离什么的,也没有高速禁行什么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都减少了远行。闺蜜的婚纱照就在附近的一家影楼拍了几张,想象中的海风吹、海浪涌的画面没能实现,况且婚后也没度蜜月,一直耿耿于怀。成了婚后多年的一个“梗”,一招惹她,迅速就启动“婚纱照也没捞着去海边拍、蜜月也没出去玩”的唠叨模式,其老公也是觉得万分对不住,敢怒不敢言,一直做牛做马回馈多年,想来也是因祸得福了。

五、没有微信、朋友圈,有短信

那时候没有微信和朋友圈,网络也没现在这么发达,家里能有台上网的台式机,就已经超前沿了,或许也是因了那时的信息传播媒体的单一,才没造成全国焦虑和恐慌。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依然是电视、报纸,所以感觉离自己远,不像现在这样,啥信息基本上是“秒得”,官媒发布及时,各个自媒体更是轮番上阵,全嗨起来,甚至有专门的“辟谣”平台,来帮人们甄别这海量的信息。

六、医院因非典新闻而获先进

我当年所在的小城市,是一座安逸的钢城,流动人口不多,整个钢城各单位之间也非常熟悉,尤其是新闻战线上的同行们,更是亲如一家。医院与其他各热线生产厂相比,在新闻素材上不占优势,头条、重稿不多,但那年因为非典,医院的新闻多了起来,因为当地没有非典病例,只是做些防护,或者做些演练,那时候当人们看到穿防护服的医生时,还倍感新鲜,所以,医院的新闻基本上是“来者必上”。每年的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也往往是热线厂,但那一年,因为非典,医院也入选了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史上第一次,想必也是沾了非典的光啊!

七、饭店没有停止营业

当时没有出台停止营业的禁令,但是很多小饭店因撑不住而关闭了,当时有一家企业参股的饭店一直坚持营业,恋爱期间的我们,总得花前月下浪漫浪漫啊。记得当时一个周末,我们在外面吃饭,整个零点大厅,就我们两个,相当冷清。记得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他给我念了一条段子短信:

我们到饭店吃饭,你说“点大虾吧!”,我说“太贵了别点了”,你不愿意,说“我非点(典),我非点(典)!”,然后你就被隔离了。

那时候,有趣的段子都是短信转发,恋爱期间,一天光发短信就得发上百条,嘘寒问暖等等,而现在,一年到头也不会发短信了,短信功能就是“收个验证码”了。

……

当年的非典真心觉得离自己很远。

但今年的冠状病毒却真心觉得离自己很近,“上有老、下有心”,要做好他们的安全防护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个春节有了鞭炮禁放令,除夕夜也是静悄悄。不能走亲访友,也不能聚会叙旧,顿时少了很多年味。但在年味跟前,健康平安是第一位的,疫情之下,彼此安好,才是最好的祝愿。

疫情伴随着春节,也正值寒假,一点一点考验着宅着的人们。延迟复工的通知让我们与家人又多了几天朝夕相处的日子。

大学生侄女放寒假在家,“宅”的能力已经出神入化!初中生女儿每天面对繁重的课业任务,天天挂在“网”上上网课,也是相当不亦乐乎。

现在,想出去放个风,在广场上跑跑的想法竟然也变得奢侈,更谈不上到栈桥上喂个海鸥了。

眼看情人节将至,老公充满深情地说,非典那年没把口罩当成定情物,今年情人节,争取到公众号平台预约个口罩当成礼物送给我。

看来,17年过去了,他依然如当年那样机智。

近几日,各项官媒数据显示多个“向下”的指标,疫情迎来向好的趋势,期待疫情早日过去,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尽情玩耍!把酒言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