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美贸易谈判的新华社通稿
今天,为期两天的美国经贸代表团访华终于告以尾声,这支高规格的团队坐上了飞机返回美国。
究竟谈的怎么样呢?我们可以看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
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
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外交辞令是一门艺术,讲究委婉、含蓄和模糊,一方面要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让为对方领悟,避免严厉的措辞令对方恼怒或者误判。譬如“勿谓言之不预”,总比说“别怪我揍之前没通知你”委婉多了。
另一方面,就是有些问题不便或不能直说,避免把国内吃瓜群众吓到,因此就用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譬如外交官“进行不符其外交身份的活动”,是指控对方进行间谍活动。
当然,还有很多常见的,譬如说会谈是“建设性的”,其含意是双方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仍相去甚远;说会谈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但谈总比不谈为好;说会谈是“坦率的”,则是明显暗示双方分歧严重,但也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
所以,翻译一下新华社给出的通稿,我们大概就能知道这次谈判我们究竟谈的怎么样了。
一,充分交换了意见,
这个常见的外交辞令,给出了此次外交谈判的总基调,就是双方在交换意见(谈判)的时候,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也就是说,这次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意味着虽然整体上推进未能令人满意,但是局部在某些领域达成了合作,甚至有可能签署了协议。
三,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两天时间非常的短,再加上会谈期间赶上了中方的重大纪念活动,因此留给谈判双方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谈判的重心,一定是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坦诚和建设性在前面都解读过,而高效这个词颇为值得瞩目,意味着某些领域的共识,很可能在这两天之内确定了下来。
四,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
意味着双方没谈妥的大部分领域,分歧真的非常大,足够大到拍桌子的程度了。
五,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意味着这次谈判之后,中美贸易谈判,打了这么多天之后,最终正式通过共同建立工作小组,通过对话开谈了。
解读完了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两点,
一个是本次高规格的会谈,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在广阔的经贸谈判上正面打“阵地战”,只是在很小的领域内,搞了一场“速战速决”的运动战。
另一个是,我们将这场贸易战的结束时间,主动的推延了。
政事堂在五一假期的三天,围绕着这批来访的美国经贸谈判团,借用历史,用三篇文章详细解读了我方的应对方式,并在文章的结尾处,均进行了推演:
如今再看此次中美即将举行的经贸谈判,这打了一个多月的仗,之前美国一直说双方在谈判,中国一直说没在谈,就这么僵着,直到此次美方美国经贸代表团主动的访华。
这不禁让政事堂想到了明军的统帅洪承畴,原计划是利用优势稳扎稳打,徐徐前进,可是国内缺银子的崇祯,逼着洪承畴迅速出关找大清主力,意图速战速决......
如今,特朗普贸易谈判团队的这批人,背后有着美国各大利益集团的利益,论起来,其实力就像中美之间的GDP之比一样,是我们的两倍,正面交锋我们被会碾压,绝不可能是对手。
但是这批人,就像当年朱总理带着去美国谈WTO的团队一样,都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所以,就像政事堂之前文章推测的,这次谈判我们会把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开,部分领域绝口不谈。
而谈的领域,我们也会是一个一个谈,绝不一起谈,利用不同利益集团的勾心斗角和不同的利益需求,实现当年萨尔浒战役时的各个击破。
——《萨尔浒战役——中美霸权更迭的开篇》
看过五一期间这几篇文章的读者,如果回顾一下,就会发现目前这场经贸战的走势,与政事堂之前推演的分毫不差。
那么,双方共同谈的领域是什么呢,如果政事堂推测没错的话,石油和汽车这两个领域,至少会有一个,在本次会谈中各自让步,“高效”的达成了“共识”,各自实现了利益。
而开了这个先例之后,中国能给出的让步有限,而试图从中国掠夺的美国利益集团却很多,因此,虽然本次中美经贸谈判整体啥也没谈出来,但是却破坏了美国贸易团队中的“统一战线”。
在此次“谁先让步谁有肉吃”的大背景之下,在未来一个多月的贸易谈判中,美国的多股势力之间,本身同仇敌忾的美国谈判团队,大概率会陷入对华利益争夺的内耗
届时,我们的赴美贸易谈判团队,不出意外将拿到一个理想的谈判结果。
这也许,就是我方贸易战之初,就制定的总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