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2018-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邬梓骎

  (一) 马桶上的新知世界

       每天早上我都会坐在马桶上看手机,这本身很让人着迷,关上卫生间的门,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绝世而独立,除了味道不太好。我问过很多人他们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感觉,由此看来这可能是一个群体性质的行为。 通过坐在马桶上刷手机,我总能获得新知。我会看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看看最新发生的事情和下面的评论,现在获得新知并且评论热门事件的成本几乎为零,就只需动动手指打几个字就好。

      我常常把看刷公众号和微博看做一种令我开眼的方式,就像很多的八卦杂志一样,不管是否真实,总要先要夺人眼球,流量为王道。它们以最快的方式显现在屏幕上,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能获取数以千万的观看人次,比如前几天爆出某夫妇离婚这个新闻。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颗热衷八怪的猎奇心,关键就看这件事情对你的吸引力是否足够大,是否对应了你的兴趣。


   (二)打擂台

       今天我获得新知的途径同样是坐在马桶上。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曝光著名主持人女儿的课程表,来体现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比不过一个小学生,从而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人老去的标志是放弃去尝试新领域,放弃自己置身一个完全陌生的新领域,与自己的平凡和解,实际上就是没有勇气跳出舒适区。 当我看完文章后的第一个感觉是自己怎么比得上这些技能超群、蒸蒸日上的小孩子,我这三十几年都白活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马上将这片文章转给好友,让她也感受一下来自我这“前浪”的“幻灭”,好友看在完之后觉得后背一凉都不敢睡觉了,没想到她比我更严重。一个小时之后,我觉得哪里不对劲,我又去看了几遍文章,看罢我觉得自己十分好笑,竟然被“忽悠”了,还给别人也带来“幻灭”的恐慌。

       这篇文章类似打擂台的架势分出两个方阵,双方各举出一些例子进行比较,最后证明上面的段落的观点。其中一方应该在文章中被划为正方,他们是国内的上层人士的孩子、香港的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国外贵族的孩子、以及国内的某些年薪过百万的00后;另一方应该在文章中被划为反方,基本上是国内演艺圈的一些资深的演员和年轻演员。文章中的正方的例子大概是这样阐述的:父母为演艺界或者商业界名流,为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斥资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学习各种课程和技能,强大到可以用英文解数学题,各种技能远远超过同龄人。

       正方的例子还列举了香港教育体制下的孩子,文章中说据调查香港的儿童平均每周要上四五个兴趣班。说实话,我不太了解香港的教育体制,我仅有的对香港小学生的状况认知是从港剧《谈情说案》了解到的。我认为它对大陆小学生教育体制和教育状况没有参照性。再者,就是列举英国的乔治小王子的课程表,五岁的小王子要学习十几门课程。没办法,谁让他是英国贵族呢,他可是英国王位的继承人哦。还有一个例子是说一个00后的少年十几岁就创建了自己的科技公司,手下几百名员工,年收入近百万。

       文章中的反方就是通过谈话节目和综艺节目以及微博来反应演艺圈明星的“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比如某女星在谈话节目中和某著名主持人爆料自己不会算加减法,主持人问了一道十以内的加减法,某女星既然迟迟答不上来;某几位男艺人在做综艺节目的问答环节中被考到一道简单的四则运算的数学题,几个人之中只有一个人答对了,答错的原因是剩下的人不知道四则运算法的计算规则;某男星和女星在接受采访回答问题时因念错了汉字的读音遭到媒体的嘲笑;某明星在自己的微博上对前一阵发生的家暴事件提出雷人的观点,引发众网友一阵吐槽和围攻。


  (三)关公战秦琼和企业机制

      上述是我对文中被划为正反两方例证的总结,文中把这两方推上擂台进行武艺切磋,最后正方的拳击手举起了臭了大街的V字手势表明获胜,正方获胜,证明了文章开始的论点:“与自己的平凡和解,实际上是根本没有勇气跳出舒适区,一个人老去的标志是······” 我觉得有点怪,我们倒回去看,似乎双方并不满足打擂台的资格。

       文章中的正反方似乎真的没什么可比性。一个是上层人士孩子的“富养”教育现状,另一个则是通过各种媒体中表现的演艺圈演员和明星的文化水平和素养不高的问题。双方本来不应该出现在擂台上。这怎么有点像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所说的著名相声《关公战秦琼》。

       根据文中说的“老去的标志”推理,我猜想这篇文章是更倾向对应眼下各大企业的裁员潮而写的,虽然文中并没有提及这一点,因为他的论点更适合解释一个员工被裁员的原因。例如一个大企业的员工,十几年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曾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裁员。我们会想这么有能力的员工怎么会被老板炒了?这篇文章的论点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是这个员工和自己的平凡和解,没有勇气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放弃尝试新的领域,最终被老板Fire。但是我觉得这名被裁掉的员工可能存在着这几种假设情况如下。

        第一,这名员工的确是安于现状,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度日,毫无上进之心,乃至近几年并没有给公司的业务带来积极的拓展,反而在群体当中引起了不好的影响,所以被老板炒掉。但是这似乎和平凡这个词无关。只是说他没有居安思危,自己懒于学习,不求进步,自讨苦吃,倚老卖老,差点成为害群之马,招致老板的厌恶被炒掉。

       第二,这名资深员工已经年近中年,自知已经没有精力和体力像新员工一般拼命为公司拓展大客户,向老板谈表示希望向后勤方面的工作的想法,领导明白他的意思,却一直没有好好安排,对该员工每次提出转岗想法时都以敷衍了事告终,导致该名员工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破罐破摔,以至于被裁员。

       第三,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薪酬和激励的事务员并没有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该资深员工年近中年,由于身体和精力方面原因的确不适合从事业务方面的工作,但可以适合做培训师类的工作或者转岗后勤工作,这样可以提高他的工作积极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人力资源并没有履行他们的工作职责,间接导致该员工被裁员。

       综合以上的假设情况可以得出结论,一名员工被裁员,不仅仅是该员工自身的问题。如果整个企业都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并且拥有一套不断完善的企业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我相信被裁掉的员工可能是少数。因此,我认为企业在做出裁员的决定之前,要好好思考公司现存的机制是否需要完善,是什么原因使一名业绩良好的员工走向被裁员的境遇。并不是取而代之地趁着经济低迷的大环境,用裁员的方法赶走员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四)居安思危和选择平凡的权利

        从人的自身应该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这个角度讲,我对文中论点的内涵是认同的。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和受限于时代这个大前提下。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我们的父母是六七十年代生人,我们是八九十年代生人,过去我们的长辈对八九十代的人有个流行的称呼叫“新新人类”,可是和00后和10后出生的人相比,我们就马上就成为“过去时”。我们对父母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有一些不理解,甚至是不认同,因为他们与我们这一代接触的知识和思想存在着巨大差异。再看看当今的孩子,几岁就能操作智能手机,玩转各种编程,因为他们赶上了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

        时代的浪潮在前进,这一片汪洋大海,永远都是后浪推前浪。正确看待居安思危这种意识,不应该让毫无意义的比较造成过度“恐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如果你不幸掉进了裁员的海洋中,凭借自己浑身解数还可以找到一艘船落脚,不至于在海上漂泊无依。

       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同事,他年近四十,做基层业务工作已经有十几年并且毫无升职希望。他每天在单位都丧着脸,对客户的态度非常差,常常被投诉。每天见到同事都满嘴抱怨,常常和说家里的人不好,客户和单位不好,想辞职,但是现在的工资足够他还房贷,供孩子上学和赡养老人。他对我说,除了现在他做的工作之外,他什么也不会做,离开单位他就像个废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行尸走肉,每天两点一线,只能耗在单位了。

        说实话,我认识他将近十年,他一直这样自怨自艾。十年前他还正年轻也没有房贷的压力,辞职去别的公司也许会有很好的发展,也许早就可以直接买房了。不过我也常常做出这样的假设,他这样自怨自艾的性格若是去了别的公司恐怕也会因为满满的负能量让大家唯恐避之不及。我常常觉得他很可笑,笑他胆小,宁愿在现在的单位耗着做个行尸走肉,也不愿意早几年出去闯荡,后悔地只能继续做一只丧尸。他拿着手机看《乡村爱情》笑出声的时候,我总感觉是他在对自己进行嘲笑,嘲笑自己虚度光影,没有抓紧时间来学习和提高自己。也或许,他对自己“确丧”的命运屈服了,以此笑声来麻醉自己的精神以获得短暂的安慰吧。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平凡的权利,平凡的人生不丢人,任何人的人生都存在喜怒哀乐。大江大河最后还是要东流入海,激昂的人生也会归于平淡。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只要你觉得你选择的人生有滋味,有意义。我还是拿港剧的著名台词来结尾:做人呐,最重要的还是开心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