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电影』简书电影电影漫谈

电影《敦刻尔克》 | 抵达诺兰的大撤退

2017-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浮生如晤

有诸如《星际穿越》、《盗梦空间》、《记忆碎片》等珠玉在前,我们对诺兰导演的期待本身不可不说是很高的,而对于这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诺兰说自己拍的不是战争片,而是悬疑片。

历史告诉我们,撤退成功。而结局既已知晓,何来悬疑?

这毕竟不是历史纪录片,我们所期待的,是诺兰本身的妙手生花,以及他所能给出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答案体验。

影片一开始便开门见山,一瞬间带领观众穿越历史与时间的屏障,置身荒凉的街道,招降单在半空飘飞。同样的直接引入,普通的商业流水片惯常会设置刺激观众的战斗,《敦刻尔克》在此却传达了绝望和荒凉的瞬间静谧,进入了体验、抵达历史的大门。

关于纳粹第三帝国历史时期的战争片,我们早已看过许多。对于战争题材,血腥的、人性的,都在描摹恢弘,思考人类互相倾轧争斗的存在荒谬性,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塑造极易引起观众共情的人物。出色如《辛德勒的名单》、《血战钢锯岭》,甚至颇具争议的李安的实验性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人,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人,我们称之为主角。

而《敦刻尔克》不是,在诺兰的野心里,它是群像。这样还如何轻易地让观众抵达共情?诺兰仍然在玩他所痴迷的精巧叙事手段。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诺兰从自己的处女座《追随》开始,就让看客知道他是如何擅长各种叙事结构,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或许就是《记忆碎片》和《盗梦空间》了,在这里面,我们徜徉在诺兰的迷宫里,甚至为他时间的哲学着迷,到了前几年《星际穿越》,更是震撼至无以复加。

在《敦刻尔克》里,三条线,不断地跳跃,最终在结局时刻收归于相同时空,每一条线都有人,叙事的繁复与痴迷,正是诺兰厚此薄彼下,具体的每个角色情感脉络不够厚重的根源。

诺兰先前的电影让人拍案叫绝,因为除了叙事,故事同样跌宕绝妙。而《敦刻尔克》,叙事仍在,故事却不足,我们知道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基于真实历史的这么一个战争环节、著名战役,加之诺兰的体验性目的,以及群像为主的刻画,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特别的《敦刻尔克》。不是血腥与人性的博弈,不是神性人物的英雄刻画,灰蓝色的画面里,是诺兰对历史的抵达,群像里,生存成了至关紧要的事,博弈与英勇的飞行员都成了微小的点缀。

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诺兰有他的厚此薄彼,看客也有各人自己的厚此薄彼。

在影院里,或许你没有依照从前的观影体验那样达至轻易的共情,为几名主角的生死扣紧心弦,而《敦刻尔克》是让你抵达那面天空。

荒凉而暗蓝的氛围里,诺兰的镜头美极了,大海与天空并没有着重谴责人类的荒谬,只是沉静地包裹历史。

有人会为没有得到特定人物情感的深刻升华而遗憾,有人会为没有刻意明显地拷问人类战争的存在性悲凉而遗憾,有人想要情节,有人想要精神的按摩与抚慰。

诺兰绝美的实景镜头下,没有他们想要的隐喻。灰蓝色的天空下,看客们的厚此薄彼也不过是水花一溅,在历史的沉河里无声无响。而我们也只是以为性地抵达了敦刻尔克,几十年前人类互相倾轧的一个小小环节。

我们看到电影记录了的历史,看到了导演的才华与演员的灵气,而人类的荒谬存在性与一触即发的那些斗争,从没有解决,都赤裸地写在时间里,在影院里的我们不会想到这一切,因为我们也只是活在一段历史中,一段以为敦刻尔克已成为过去的历史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