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帮助我深度学习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87人  吴茜
image.jpeg

“我们的知识有一公里宽却只有一厘米深”,经常被我用来比喻当下大多数学习者的窘境,知识娱乐化的星火,似乎还在燃烧。琳琅满目的线上微课,让我们在知识多元化上似乎收获了满满的充实感。但这种碎片化被动摄取知识的学习方式,随着学习的深入,你很快会发现,你正在陷入一种深深地莫名地焦虑中。很多领域好像都能略知一二了,但当你在与人交流,被深入多问几个问题时,就会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不深刻。于是,我们开始考虑,尝试探索一些有深度的答案。

回想一下,过往当你遇到困惑,想找寻答案,又不希望答案的深度仅仅停留在知乎百度这样的层面时,你会怎么做?

以前的我,会通过豆瓣找书,捧起几本相关书籍很起劲地读起来,当然,一定也不会忘记做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甚至是概念图。然而,结果是,我除了收获一大堆理论模型外,我对我困惑的理解方向和深度,内心并没有太大的笃定。继而,我常常在孤单中,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动力。

我认为,深度学习,需要相对明确正确的方向以及有同伴深度的支持。什么是相对明确正确的方向?就是有人能告诉我这是我探索过的,有效的探索方向。什么是同伴的深度支持?不是一次性的大牛交流,不是不同频的小伙伴的随意评论,而是与一群和你一样的人深入探讨一个困惑。就相当于大学里,一个课题组成员用很长一段时间的深入探讨。我认为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可持续、才有意义。

因为受够了因浅层学习而无法建立知识体系所带来的焦虑,我极度渴望寻找真正的深度学习。我开始探索。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满足我对正确方向以及同伴支持的深度学习需求。前不久,安猪提出了小组主题学习的学习方式,让我作为小组的发起人参与其中。现在回想,我想,这就是我正在寻找的深度学习吧。

因为有所收获,想与大家分享这个新的学习方式:我是如何发起小组主题学习的?

1 确定深度学习的主题

在近半年的工作学习中,我面临了一个很大的困惑:脑子里总是有一些模棱两可的疑惑,但总是不能很好地把它转化成一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困惑不能呈现,就会影响我的进一步思考,也影响我向他人求助。于是,我决定发起一个小组主题学习的招募。在招募发出去之前,我把我的困惑梳理成了一个问题,并且对问题的理解做了一个详细说明,明确了我对学习的期许以及对招募成员的一些必备要求。

image.jpeg

2 召集同质学习者

招募信息发出去后,很快收到很多学习者的报名。他们在填写的报名信息中,有表达了和我有同样困惑的学习者,比如学习者大榕树她是这么描述的:

我自己最近也面临同样的困惑。我在工作中,其实有很多潜在的困惑,包括对于我现在做的基础账务工作与企业经济业务究竟有什么连接?我做的账务工作有什么意义?投资公司里面财务部与投资部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有什么异同点?我现在做的工作能否以及如何与未来我想要做的事情发生连接? 但是我其实一直没有将内心潜在的困惑提出来,并记录下来,只是心里一直觉得有点郁闷,感觉自己的现在的工作似乎有点琐碎。

在报名表中,我还惊喜的发现,已经有人对这个主题做了一定的探究,学习者艾芙的留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把困惑转变为问题的过程,似乎就是抽丝剥茧找关键、层层深挖找本质的过程。找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一半的答案。也许有时候我们需要找的不是一个好问题,而是最终引导向答案的一连串问题。我们要总结的,不只是找出一个好问题的要素,也包括问出一连串问题的方法。

在阅读报名表的过程,是寻找共鸣的过程,原来还有一群人和我一样困惑着,我不孤单;这个过程同样是促人思考的过程,原来我对问题的理解还是如此浅层。

于是,带着相似困惑的8个学习者就这样被聚集到了一起。

3 创建小组学习空间

为了能让我们小组的信息互通,知识沉淀,我在 Trello 上建立一个属于我们小组的学习看板。小组看板的功能包括了:

  1. 任务箱:学习者通过该箱了解本次学习的所有信息以及任务进度。
  2. 知识箱:每一位成员可以在该箱中添加知识卡片,同时可以通过评论卡片与成员进行异步交流。
  3. 困惑箱:若在学习讨论过程遇到任何困惑,可以填入此箱,便于日后催化升华。
  4. 成果箱:所有人要围绕着该箱中的问题进行阅读讨论。
image.jpeg

4 进行四周的深度学习

将所有成员邀请到 Trello 后,我们的学习就正式开始了。整个小组学习的周期我预备了四周,大概的环节是这样的:

image.jpeg
1)学习前:书籍推荐 + 大问题分解

在学习前的准备阶段里,书籍推荐环节首先就给了我非常大的冲击。我一直都有找书的困扰,想阅读某主题的书通常都是上豆瓣通过关键词搜索,因为对主题理解的局限,关键词搜书也就受到了局限。

小组主题学习中,通过共享同伴书籍推荐的方式,让我的书籍备选清单从3本变成了13本。开心的是,这份书单不是来自于朋友的脱口而出,不源于官方的介绍,而出自和你一样有困惑的伙伴经过筛选后的倾情推荐,每一本书都有详细的推荐理由。第一次感受到共学共享共创的力量。

image.jpeg

而第二个给我很大震撼的是:关于我对大问题的定位。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对我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大家在我对问题的描述中产生了共鸣,但对我提出的大问题:「如何将困惑转化为促进行动的好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最后,我们一起对原来问题进行转化。

image.jpeg

而后,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从大问题的转化到具体学习计划的制定,让我深深感受到一群人的眼界远远比一个人要宽广的多。

image.jpeg
2)学习中:独立阅读 + 异步互动 + 同步讨论

接下来将近三周的时间,我们各自选择书籍进行独立阅读、撰写知识卡片,同时在 Trello 上回应同伴的知识卡片或是进行各种困惑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会在每周周日21点-22点,发起线上语音会。

周会,让学习有了温度,让独行有了烟火。

image.jpeg

在「学习中」的整个阶段,除了每周的周会要求大家同步在线以外,其他的学习时间都是由个人自行安排的,时间投入量也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自行决定的。发起人对最后的问题产出负责,所以实际上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催促成员的学习进度上,这减弱了我的管理成本,使得我的学习更专注更聚焦。

3)学习后:尝试回答大问题

我们的小组主题学习还在进行中,本周进入最后一周,每个人都将对大问题进行个人输出。在前天周会中,大家通过对个人输出的讨论,对本次小组主题学习有了更深刻的共识,小组成员艾芙如是说:

无论是发起人还是参与者,每个人有自己的主线,因为我们是围绕一个主题的,虽然彼此对主题的定义理解会有不同,但主线还是很可能会交错,小组学习就是去捕捉这些交错碰撞的收获,进而不断丰满自己个人对主题理解的主线。

小组成员佳荃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

以前一直以为主题学习是大家一起"建一座房子"。W3的周会我才认识到是自己建自己的房子,同时"欣赏""学习"其他小伙伴怎么建房子。最后建成一个小区,哈哈。

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深入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正在探索的东西。

这一次的小组学习即将进入尾声,上午站立会议,我向慢学校团队提出了我的一个困惑:“作为发起人,依旧觉得自己的付出是不够的,心生愧疚感。对流程把握不够,对主题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师父安猪是这样回复我的: “一个月不可能对一个大问题有多么深刻的解答,只要我们能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就不错了。同时能明确自己下一步的方向,这就是深度学习的开始。

回顾我过往的独自学习,孤独、盲目、被动是一直陪伴我的。而这一次的小组主题学习,却让我感到了深深地被支持,学习变得沉稳坚定而富有笃定的动力。而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学习从一本书的直线阅读转化成了从一个问题的多元探索,从一个人的盲目变成了一群人的共创。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辛苦,却如此生机勃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