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素荣(十七)

既然相互之间感觉不错,虽然交往时间不长,相互之间心照不宣。终于有一天,小顾先说了,
“夏天,我们结婚吧。”不愧是话唠,胆子大的话唠啊。一点带拐的都没有,直奔主题。
“好。”
女孩竟然主动说结婚的事,令时夏天有点始料不及。在他的传统观念里,这句话应该是他先说啊。而且两人相识相处时间也才一年,似乎有点短,就这样结婚是不是有点仓促?按照新名词而言,有点闪婚的味道。
但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相处他也感觉小顾这人确实挺好,和自己母亲相处也挺融洽,毕竟是同样的本地人,交流也没啥隔阂。既然女孩提出要准备结婚,那还能不同意?他又不是那种刁钻性格的人。既然要结婚,那先得领证。
领证需要一些必要的文件,单位的介绍信(其实应该是单位确认信,说明你这个人的身份)、家里的户口本还有就是健康体检。到了时夏天这年纪,确实属于晚婚的典型,都快30了,才结婚。其实在小顾提出要结婚之前,家里人早就催了很多回。每次回家,家里人就会关心他与小顾的恋爱情况,他总是支支吾吾的搪塞。这回既然确定准备领证,回家问母亲拿户口本时,一开始母亲还在关切地问,你要这户口本干嘛。一听说是领证用的,那就笑得合不拢嘴。儿子终于要结婚了。
领证也不用特意挑什么日子,择日不如撞日。随便一个周末,两人高高兴兴地走入民政局,拍照、查证,领证,一切顺顺利利地完成。
有了结婚证,时夏天就可以到单位里领取“鸳鸯房”的钥匙,也不用再在集体宿舍了,可以自立门户。单位也很爽气,看到红帕斯,就给时夏天鸳鸯房钥匙。趁周末有时间,和小顾一起把属于他们的房间打扫一下,顺便买些家具,就可以入住“新房”。
说是鸳鸯房,其实就是一幢三楼平方,每一层有多户人家。住在这里的都是夫妇,有刚结婚的,也有从在单位引入学校的老夫老妻。时夏天隔壁就住着一对老夫老妻。这房子也是有点年头,房子后面种植着一大片竹林,白天看着感觉挺有诗意。但到了晚上,北窗映着影影绰绰的黑影,尤其是刮风的日子,月光下看着窗户颇有点瘆人。
房间很大,有50平米的样子,但就是一个房间,也没有什么隔断,厨房和卫生间。卫生间同一层的人间共用,晚间上厕所也没有路灯,家里放痰盂罐吧,第二天早上家庭主妇们拿到卫生间清洗。时夏天他们住在最东头,房间里没有专门厨房,他买来电磁炉放在门前小阳台的隔板上炒菜做饭。有时也会有学生到他家来拜访答疑,看到时老师竟然会做菜,颇感意外惊奇。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就做饭做菜呢?
结婚仪式和典礼都在老家办了,时夏天到新单位时间不长,也不想铺张浪费,同事也没邀请。参加婚礼的也就是自己的一些长辈亲戚,连他们老时家远方亲戚都没请。按照老时的说法,少花钱多办事,简简单单就好。本来按照农村的规矩,结婚可是人生大事,一般都是三天排场。第一天至亲们到场,帮忙去借桌椅板凳和碗筷,同事请大厨进场配菜以及做馒头点心。
第二天是正日。迎来送往的忙碌不堪,到了吃饭时最辛苦的还就是新娘新郎,到每桌前给长辈们点烟敬酒。一天下来腿都会肿。男方女方都是这样的讲究。
第三天,至亲吃完午饭在各回各家。婚后第二天,亲家要走动一下,“老新客”。
婚后第三天新娘还要回门,姑爷陪着一起去,有去就有回。
结婚一次,这个排场前前后后要一周时间,虽然累,但这也是喜悦的累着。家长们完成了一桩任务,年轻人耳边也可以清静。但婚后的生活如何,需要他们自己去磨合。
2020.10.29路上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