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珍贝想法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人心不古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111人  闲人无稽

        孔子认为当世是礼乐崩坏,所以要恢复周礼,天下才能长治久安。礼乐的重要性从没有被如此抬高过。

        然而易中天在文中说:

礼乐崩坏不是礼乐出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性出了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回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所谓的社会当然是指人类社会,跟动物没有关系。出了问题,当然是人出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吊诡的问题。所有的社会一切,都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不论是各种规则,还是各种道德约束,一旦有不符合大众普遍期望的事件发生,就会找到各种源头,制度、经济、发展、领袖等等,不过无论怎么扯关系,最后还是会归结到一点,就是人自己出了问题。前面的各种虚拟词汇,连这个词都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要么,就是怪罪给造物者,可惜谁也没见过,也不敢。

        在文中,易中天论述了从孟子到荀子再到韩非,这第三个人的演变过程,非常有意思。

孟子提倡人心向善

荀子看中人性有恶

韩非更进一步,人性本恶

这三个观点,对应到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能想象得到谁的朝代更加“礼乐崩坏”。有点类似看病的过程,病越来越重,下的药也越来越猛。抛开一下人性到底是本坏还是本恶的问题,单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社会的发展在早期只会导致利益的不均和争夺的加剧呢?

        在原始社会,单个人的安全都无法保障,所以需要有群体协作的能力,也正是因为人自身的条件差:没有盔甲,没有厚毛,没有利爪,没有翅膀,改在自然条件生存的一切,人本身几乎都不具备,所以群体生活很早就开始在早期人类社会中产生。随着群体的交流和协作增多,逐渐有了文字,语言,而后者又推动了工具的发展,使得人类在满足基本温饱的时余,开始“想入非非”。稀有的东西开始变得抢手,资源变得重要,部落之间冲突开始加剧。从周朝的礼仪,开始向着战国的纷争演变,吃饱喝足,开始想邻居的晚餐肉。社会的发展所推动的,不仅仅是我们所谓的文明的进步,也有副作用,就是欲望的滋生。当把欲望放在为集体牟利的时候,会被当成英雄,但放在个人,就被嗤笑为“利己主义”,如果单从欲望本身来讲,不论大小,不论受益方,它还是基本欲望。

        从这点来解释其他家和道家,就很简单,你放不下和放下的区别;来解释法家和儒家,就是欲望失控受罚和自己要控制的问题。

只要人们相爱,所有问题变便都解决了。

相爱是什么?就是因为爱你,我不忍心夺走你的东西,无论实物还是其他。爱一个人简单,爱一群人有难度,爱天下人更是圣人行迹。因此,法家从现实的角度,对那些不能爱天下的人施加制约,也是无可厚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