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类创业者客户思维的四个误区

2023-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团队引导者赵磊

这两年一直在辅导技术专家创业,发现技术类创业者与客户交流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值得思考。

1.技术思维与客户思维的碰撞

“我们的技术能够帮助他们提升50%的性能,在几家中遥遥领先,客户为什么不用?”

很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都有这方面的困惑。

明明技术好于竞争对手,最后订单却不属于自己。

创业者要考虑,在寻求客户订单的过程中,是否只考虑了技术、性能,却没有关注客户背后的诉求?

技术专家的思考逻辑往往是纵向的,认为在技术上满足客户是最关键的。客户的思考逻辑却是横向的,技术领先只是决策中的一项因素,其它的可能还有安全、成本、产能、品牌,甚至决策者的安全焦虑等等。

举个例子,人们购买MATE60,有多大比例是冲着技术去的,又有多大比例是冲着情怀去的?

只有做到把客户思维考虑得充分一些,才能够让技术转化成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2.实验室里没有客户

受过往经历影响,绝大多数技术专家创业前,从事的都是研发类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讲,复杂技术问题的解决,远比经营公司会更加顺手。

技术类创业者面对复杂的、多元化的非技术场景,往往会产生逃避心理。他们更愿意在实验室里,与设备、数据打交道,因为这些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确定性。

殊不知,在创业之初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要更快地了解市场、了解环境、了解经营细节,以便更好创造需求、创造产品、创造客户。

所以,建议技术类创业者要减少实验室时间,花更多的精力去走访市场、见更多的客户,思考技术如何向产品转化。只有产品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才真正实现了技术的价值。

3.把享受赞誉当成沟通的目的

经常有伙伴去和客户交流完,很激动地和我说:“赵老师,我刚才见了一个客户,我们在技术层面上一见如故,他特别能够理解我、认同我们的技术架构......他认为我们是国内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

“然后呢?对于后续的合作有哪些实质性推动吗?”我问

“这块,还没谈到....”

希望创业者理解,你和客户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客户赞誉,而是要摸清楚对方的痛点是什么,需求是什么,我们的方案在什么时候可以给他们以帮助......(这一点我会专门写一篇短文,太扎心)

我们需要理解,获得客户赞誉可能只是合作的起点,但离真正成功还有二万五千里。更加直接围绕痛点的交流,也许效果会更好。

4.厘清谁是客户,谁是用户

设计思维中常常会谈到“用户需求、用户画像”。

技术类创业者如果把客户、用户混为一谈,那就说明还没想清楚。

创业者要厘清谁是客户,谁是用户。

我做新能源电池产品,整车厂是我的客户,而用户则是电车的终端消费者。我既要思考准备买车的消费者会对电池有什么期许和担忧,也要思考有车的消费者对电池的使用存在哪些问题。这对于产品设计至关重要。

我生产电子设备材料,设备厂商是我的客户,用户则可能是设备厂商的客户。我要思考设备厂商的客户,常见的应用场景是什么?现有的材料有哪些缺陷降低了应用频率,我们的材料可以突出哪些优势,以避免陷入简单的成本比较。

作为产品提供方,我们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客户需求本身,更要深刻理解客户的客户是如何使用该产品的。他们的应用场景、使用习惯与困惑是什么?这些场景、习惯与困惑会否对厂家的产品选型产生影响?我们的产品能否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思考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不只是客户本身,而是要关注到更深的用户层次,以帮助客户提升“用户价值”。

专注、坚持、结果导向,是技术类创业者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些品质帮助他们在研发领域,能够突出重围找到突破。

因此,我一直相信技术类创业者只要开始尝试理解“客户导向”的真正含义,必将更少的走弯路,更快地获得成功,(全文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