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样读书就够了》
断断续续翻完了拆书帮赵周先生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在读书社群里面的组织能力非常厉害。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自己的读书方法。整本书围绕着便签拆书法、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拆书帮的拆书方法、理论基础以及拆书家的养成方法。看上去更像一本内部培训手册。可是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受到启发。
读书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学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
知识并没有用,只有知识产生了实用价值,它才有了用。
很多人不断学习,但是只停留在了解知识的层面,那么就算大量的阅读,所了解的知识也只能进入工作记忆,存储周期短,知识检索能力也非常低。这样学习并不能带来明显益处。
我们不妨想想,为什么要学习?
作为一个功利主义的学习者。我学习的目的是增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陶冶个人情操。
知识的演变步骤:
信息-->知识-->技能-->才干
这像一个长尾漏斗,漏到最后,能转化成能力的真不多。那么不妨在每学习一个新东西的时候,先慎重思考,它可以怎么用于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给我带来什么益处?以主旨问题去学习,而不是以获得知识去学习,可以更大程度上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在翻开一本书之前,先想想,我是期望从这本书获得的价值是什么。在看完一本书之后,再想想,我从这本书上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发,给我之后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什么益处。
误区二:以书籍为核心,而不是以自己为核心
我们大多数人看书的时候,总是从头到尾浏览,希望吸收书中所有知识,或者做一个以书的结构的思维导图,私以为这样便是较好的读书方法。
但是其实作者的思考框架大多不和我们相同的,我们生搬硬套的使用作者的思考方式、站在他的视角去理解知识。得到的知识依旧是作者的知识,而不是自己的知识。将作者的知识进行启发和反思,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样才对自己产生了价值。
** 所以以自己为核心,追求书中有些观点对自己有所启发,有收获。而不是一定要照着书籍的结构去理解知识,将关注主体从书籍移动到自己。**
误区三:从头到尾通读,看完一本书
知识领域必然也充斥着二八定律,20%的是好书,80%的书并没有那么好,那么面对大多数书籍,大可不必从头到尾通读。知晓了作者观点,理解了自己关注的部分,觉得全书没什么太多的价值值得吸收了,便可把书放下了。切不可因为强迫症的 “读完一本书“”而强迫自己在花费时间从头到尾去通读。
误区四:没有建立起知识和自己的联系
如果没有建立起知识与自己的联系,那么大多知识仅仅只可以作为谈资。比如看完这本书,我如何建立起知识与自己的联系呢?
1.完成这篇文章,思考对我有用的知识。
2.列出对自己的影响。
对我之后看书方法的影响:
- 豆瓣评分在8.5分以下的,全部不用通读全书。
- 以解决主旨问题去学习,而不是以获得知识去学习。打开一本书先想想希望从这本书获得什么,合上一本书一定要总结下从这本书获得了什么。
- 看完一本书,思考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的影响,列出待行动清单和准则。
3.根据上面的行动准则去践行与精进。
一些其他思考
当然本书除了拆书方法,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拆书帮的组织架构设计、培训过程中的引导方法。那么这些知识,我并没有总结,因为这目前不是我的主旨问题,也不是我这次需要翻开这本书想要获得的答案。我只关注了我目前的主旨问题:如何读书,期望这样求得片面的深刻性。如果下次有其他的主旨问题,比如社群的组织架构设计。我可以会再次阅读这本书。那么有疑问,这样是不是效率更低了?我认为单点突破比全面前进效率更高。
思绪时间:2016年8月16日07:25:00 - 8:03
写作时间:2016年8月24日15:45:51 -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