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uo快餐读史之《三国简史》
yesuo快餐读史之《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一回:挟天子令诸侯
东汉末年,朝廷太监当道,“十常侍”乱政,引发了“黄巾起义”。官与民的争斗,即使官场再腐败,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也终究成不了什么大事,到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引出了本无出头之日的一位英雄:“魏蜀吴”三国之蜀的蜀主刘备,此人追根溯源也是皇亲国戚,却沦落到贩鞋为生,本没什么大志,喜欢结交些狐朋狗友,一天趁朝廷与起义军打仗招兵买马之际出来瞎看看,不意却结识了两位功夫了得的英雄,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的地方结为了异姓兄弟。
那时候的朝廷,老皇帝死了,执政的太监们权力还很大,国舅何进想要收拾那些不男不女之人,想了个办法,叫各路诸侯来勤王,结果引狼入室,招来了董卓独霸朝政,这个董卓又从别人那收来个当时功夫天下第一的吕布做干儿子,废少帝重立了汉献帝,看似权位很巩固,可天下不服的大有人在,有个小官曹操,先是刺杀董卓不成,逃亡途中错杀无辜,说了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后招兵买马,挑旗单干,手下渐渐地倒也聚了许多英雄好汉,同时曹又假传圣旨,引来天下诸侯共战董卓,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都说明了刘备一方英雄本色,其他各路诸侯均是诺诺之辈。
却说董卓因有个吕布,天下英雄拿他也没办法,最后一个叫王允的大官想了个美人计设法害死了董卓,找来的那个美人乃四大美人之貂蝉,一个美女,惹得董卓吕布父子相争,结果父死子手。董卓虽死了,汉献帝却仍没好日子过,执掌大权的官员走马灯似地过,最后轮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廷暂时算安稳了。
第二回:煮酒论英雄
照说曹操手下能人众多,又控制个儿皇帝可发号施令,得天下是早晚的事,何以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yesuo管见,历史虽有其命中注定的运行轨迹,但人的因素还是起了决定作用,以曹操之强大,却奈何不了诸葛亮、周瑜辈少年英雄,以诸葛亮之个人英雄主义自然也更难撼动曹氏政权之丝毫。
如果没有遇到诸葛亮,刘备根本成不了气候,先后投靠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并且几次走投无路想自杀,惶惶如丧家之犬。有一天,发明“望梅止渴”成语的曹操突然心血来潮,邀刘备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叫刘备说说天下英雄,刘备点了袁绍、袁术、刘表、孙策等,曹操笑了笑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天下英雄唯有你和我,吓得刘备筷子都掉地了。Yesuo分析,曹操当时天下独尊很自大,根本没把刘备放眼里,我才是唯一的英雄,你刘备算什么?
其实,当时天下真正有实力和曹操抗衡的应该是袁绍,这个袁绍出身名门,兵多将广,手下能人也很多,实力最强,但此人刚愎自用,听不进谋士的意见,手下两员大将颜良和文丑接连被关羽所杀,谋士许攸又投了曹操,结果官渡一战,兵败如山倒,袁绍垮了。而对三国之吴曹操为什么也没放眼里呢?原来论英雄的时候,吴主孙坚死了,其子孙策年纪轻,还没形成气候,到其弟孙权的时候,继承了父兄的遗产,并有周瑜、鲁肃等辅佐,占了长江天险之地利,故能力保江东不失。
诸葛亮隆中对策三分天下,说曹操占天时,挟了个皇帝,孙权占地利,坐拥长江,刘备你就占个人和吧。怎么个人和?文有我诸葛亮,武呢?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吕布死后谁与争锋?诸葛亮没出山前,刘备很狼狈,寄人篱下,居无定所,好不容易遇到个谋士徐庶,又被曹操以其母要挟了去,亏得徐临走前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分天下,成就了一段佳话,也让刘备风光了后半生。然刘备死后,诸葛亮很孤独,六出祁山,无功而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英雄可分为:帅才、相才和将才。曹操与刘备论的只是帅才,三国将相之才自然要说到诸葛亮和周瑜,还有关羽。没有这几个关键人物,三国的历史都会重新改写。而三国后期的司马懿父子自然也是很关键的。
第三回:三国赤壁大战
三国之势成全赖赤壁一战。起初曹操打完袁绍后回师攻打刘备,兼打荆州刘表,本想联合东吴孙权的,不想被诸葛亮舌战群儒,一番游说下,最后孙刘两家竟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诸葛亮、周瑜、庞统,三个那时候的顶尖智力高手一起将曹操戏弄了一番,还差点要了他的命,狡猾的诸葛亮趁乱夺了荆州等好多地方,三国鼎立的局面至此初步形成。可以说赤壁一战的成败改变了历史,中国多了三国这样一个精彩的历史时期。
曹操本来已把刘备赶得几乎无路可逃,不想孙权也要做英雄,仗着周瑜、诸葛亮的智勇,不惧曹操,与之玩起命来了。论实力,双方悬殊非常之大,为什么最终曹操败得那么惨呢?这其中一环扣一环,一计接一计,靠的全是谋略,最后一把火,曹操手下诸多勇将都有力无处使了。
周瑜首先用了反间计,将曹操手下会水战的将军搞掉,使用的道具是曹操手下一个笨蛋蒋干,蒋干本要游说周瑜,不想反被周瑜利用。其次用了苦肉计,周瑜手下大将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诈降才有可能靠近敌船放火啊。最后用了连环计,又是那个蒋干,兴高采烈带了人称“凤雏”的庞统去见曹操,结果曹操听了他的鬼话,把船都连了起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用火攻,没风怎么行?而且冬天要刮东风才能把火烧向敌营,怎么办?最后亏得诸葛亮装神弄鬼借来了东风。于是乎,一把火结束了赤壁之战。
赤壁大战使周瑜很是风光,但既生瑜何生亮,有一个人比周瑜更技高一着,那就是诸葛亮,起初周瑜为难诸葛亮,结果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后周瑜前面费气力打曹操,诸葛亮却在后面图现成占城池,又设计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想要圈住他,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诸葛亮赖着荆州借而不还,竟活活把个周瑜给气死了。Yesuo按,据说历史上的周瑜气量很大,气死周瑜的说法或属杜撰。
第四回:三国鼎立群英会
赤壁一战后,诸葛亮帮助刘备向西南攻城略地,三国之势成。如吴蜀能继续联合抗魏,诸葛亮或许能辅佐刘备一统天下,然为了个荆州,吴蜀交兵,结果蜀国死了刘关张,元气大伤。至此,三国重要的英雄人物大多已去世,让我们一起按离场的先后顺序来细数下三国英雄:
首先是三国第一条好汉吕布,此人有两个干爸,先是丁原,后是董卓,吕布为董卓政权的稳固立下汗马功劳,后因争抢貂蝉而杀董卓,自以为武功天下第一,很傲,结果投了很多人都不欢迎他,最后在徐州一带与刘备抢地盘,被曹操打败而赐死。
接下来的一位英雄乃周瑜周公谨,东吴孙策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结果周瑜赤壁一战为稳固东吴政权功高载入史册,可惜完成了这件大事后就早早地因箭伤发作而死了。其后鲁肃、吕蒙,一生平平,直至少年英雄陆逊出,其才干不逊于周瑜,方保东吴偏安一隅。
再接着就是关羽了,关羽一生重情重义,先是与刘备桃园结义,后与刘备走散后不得已投了曹操,曹操待之甚厚,关羽为曹操斩袁绍两大将解白马之围作为回报。但其后一探知刘备消息,马上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去会刘备。关羽的重情义还体现在曹操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道的时候,放了他一条生路。关羽最后大意失荆州,乃因瞧不起东吴年轻的陆逊,导致败走麦城,被吴所害。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张飞不听众劝,执意抗吴,结果张飞睡梦中被部将所杀,刘备则被陆逊火烧连营,气死在白帝城。
关羽死后不久,曹操头风病发作也死了。曹操的死乃因其生性多疑,怀疑名医华佗害他,结果把人家先弄死,没人给他看病了。这个华佗曾为关羽刮骨疗毒。说到华佗,三国还有两个名士值得一提,一个是曹操手下杨修,有点小聪明,善揣摩曹操心思,结果因“鸡肋事件”被曹操所杀。还有一个叫祢衡,自以为天下第一,说话尖酸刻薄,逞口舌之快结果丢了性命。
其余称得上英雄的,蜀国五虎将之猛张飞,粗中有细,长板桥一声大喊喝死过人,五虎将之常山赵云,忠心护主,曾两次救过后主刘禅。魏国大将张辽,小儿闻其名不敢夜啼,赤膊上阵的许褚。谋士中有位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选择了一起辅佐刘备,结果在落凤坡早早地死了,曹操留着托孤的魏国谋士郭嘉,助曹操破袁绍平定北方立下汗马功劳,可惜也早早地死了。
所以到三国后期,孤独的诸葛亮唯有一个司马懿可以陪他玩玩了。
第五回:诸葛亮斗司马懿
刘备死时托孤诸葛亮,于是诸葛亮一心以破魏统一中国为己任。那时的东吴偏安一隅求自保,魏国所忌者也唯有司马懿,而蜀国尚有赵云、魏延等猛将在,故诸葛亮决定与魏一战以求功成名就。
诸葛亮首先七擒南蛮孟获,稳定了后方,然后大军六出祁山去攻魏。出发前得到了一位少年英雄姜维,收为徒弟,准备做自己的接班人。魏派出司马懿迎战,两个高手一交手,诸葛亮就先失一着,他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忘了刘备死前的叮嘱,用了个纸上谈兵的马谡守咽喉要路街亭,结果兵败如山倒,司马懿长驱直入,诸葛亮唱了出“空城计”,蜀兵才得以逃回汉中。Yesuo按,史学界对有无“空城计”一出颇有疑问,但诸葛一生唯谨慎,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实在太完美了。
诸葛亮吃了一次亏,修整后又与司马懿再战,胜多败少,最后把司马父子困在上方谷,司马懿与诸葛亮比耐力,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乃至送女人衣服笑话也坚守不战,诸葛亮事必躬亲,劳累过度,终于挺不住了,竟至死于军营中,死前不但将毕生所学教给了姜维,同时也没把领军大权交给老将魏延,结果逼反了魏延。诸葛亮一死,司马懿没了对手,自觉无趣,不久也跟着去了。
司马懿一死,其子司马昭专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终究也没有做得了皇帝,直至其子司马炎,才学曹丕样逼主禅让,成了西晋的开国皇帝。魏国虽有姜维能干,但刘禅没了诸葛亮管束,听信小人谗言,结果投降了事,吴国自然也差不多。三国的末代皇帝投降后都能善终自然也是他们的福分。
三国英雄排行榜
在晋朝以前,魏、蜀、吴三国最有魅力的皇帝,依次为:曹操,刘备,孙权。本文要讲述的,就是专指他们三人在朝时的文官武将排行。
(将三国时期文官、武将依名次列出,并附一句话点评)
一、魏
文官:
(1) 司马懿 (公认魏国谋士第一人,活跃在三国后期;早期是一名马夫)
(2) 郭 嘉 (字奉孝,是曹操初期的第一谋士,可惜早年矢折)
(3) 荀 彧 (为曹操立了汗马功劳,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4) 贾 诩 (早年跟随张绣,后来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
(5) 荀 攸 (荀彧之侄,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猛将:
(1) 典 韦 (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
(2) 许 褚 (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3) 张 辽 (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俱佳的武将,被称为曹五虎将之首)
(4) 夏侯渊 (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帐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
(5) 张 颌 (早年跟随袁绍,是后期曹操帐中不可多得的人材)
二、蜀:
文官:
(1)诸葛亮 (三国谋士第一人,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发明家)
(2)庞 统 (字士元,号凤雏,在三国时期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美誉)
(3)姜 维 (有名的孝子,文武双全,是孔明的接班人)
(4)马 良 (非常的聪明,荆州人氏,白眉最良)
(5)法 正 (刘备最言听计从的人,关、张死后,若法正活着,则刘备不会吃陆书生的亏)
猛将:
(1)关 羽 (自不必说,此人乃武圣也!)
(2)张 飞 (太猛了,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也)
(3)马 超 (本人认为比赵云及黄忠厉害,被誉为“锦马超”)
(4)赵 云 (英俊潇洒、文武双全)
(5)黄 忠 (老当益壮,一把弓使的十分漂亮)
三、吴:
文官:
(1)周 瑜 (江南的况世奇才,一十二岁即当水军督都)
(2)陆 逊 (江南的栋梁之材)
(3)吕 蒙 (将关羽干掉的江南著名谋士,早期只是一名武将)
(4)鲁 肃 (性格憨厚,是周瑜钦定的接班人)
(5)诸葛谨 (孔明的兄长,才智不在其弟之下,但生不逢时)
猛将:
(1)太史慈 (江南武将第一人)
(2)甘 宁 (强盗出身,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
(3)周 泰 (身材酷似泰森,乃东吴一大猛将也)
(4)凌 统 (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5)徐 盛 (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
关于魏延与诸葛亮
蜀国大将魏延,排名紧挨五虎将,起初和老黄忠一起在长沙韩玄处效力,关羽收长沙的时候,韩玄要杀黄忠,魏延杀韩玄投刘备,和黄忠的羞于见刘备形成鲜明对比,诸葛亮说魏延不忠不义,脑后有反骨,要杀他,被刘备劝止。以后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我总感觉不冷不热。
街亭一战,蜀国无大将,赵云年迈,理应用魏延守街亭,结果诸葛亮可能考虑让一直纸上谈兵的好友马谡锻炼锻炼,以便将来堪当大任,结果导致功败垂成,以后与司马懿长期拉锯战浪费时间。
无巧不成书,诸葛亮重病祈禳延命的时候被魏延不小心踏灭了灯。诸葛亮死时,将所学教给了毛头小子姜维,将军权交给了威望远不如魏延的杨仪,结果把魏延逼反,应了诸葛亮说的脑后有反骨之言。
试想,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连累刘备、张飞一起早死,黄忠、赵云再活久一点,蜀国大将云集,或许能够一统天下,但五虎将都先后去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有魏延,诸葛亮逼反魏延,故至蜀国早亡。
魏延不但是个将才,也颇有谋略,为什么诸葛亮不重用魏延?却与马谡、姜维交好,或许与魏延的性格有关,韩玄对他的评价是傲慢少礼,这四个字可能说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魏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拍马屁,对诸葛亮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加上诸葛亮对他已有成见,所以才会有那样的结果。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高手批评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