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

2023-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洲洲_23b3

    备课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准备充分,上课时才能轻松自如,深入浅出。那么,在备课时,如何钻研、吃透教材呢?

一、树立科学的“教材价值观”

        钻研教材,理解吃透教材的前提是对教材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形成科学的“教材价值观”。

        教材不是一堆“物化风干”,“刻板陈旧”的概念、命题、推理等知识的综合体,而是有着自己内在生命,倾注了人类精神结晶的思想的承载者。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就是要把那些表面的概念、命题、推理等知识的综合体“掰碎揉开了”,读出隐藏在其后的灵动的思想、鲜活的情感。

        教材面前,教师需要的不是唯唯诺诺、丧失自我的遵从和恪守,而是一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敢于批判和质疑的勇气。批判和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教师在质疑和批判教材的同时,也是将一种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凝聚在了自身,并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

二、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实现教材观的转变,真正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新教材观,即教材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进行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需要学生去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进行意义建构的对象,而不是全部接受的对象。了解“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对教师钻研、吃透教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教材”,就是以教材为中心,视教材为“圣明”,被动地围着教材转,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顺从地教,不敢越教材半步。教材不仅是师生关注的中心和兴奋点,而且成为了控制师生行为的工具。“用教教材”,教教材则成为“范例”。教师不仅要解释教材,而且要以教材为“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以教材为主可以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不再局限于教材。教材从而成了一条知识之“舟”,一座能力之“桥”,一片心灵洗礼之“地”。

      “教教材”,是教书,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即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侧重知识分析,看重教师传授知识的到位与否及教学技巧,从教师执教的角度来统率教学过程,是对教材负责的“固本教学”,它是一口井,是停靠的码头。“用教材教”教,是教人,立足点则放在学习对象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注重举一反三,是以知识为线索、潜能开发为重点、习惯培养为侧重的综合性教学,是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本的“人本教育”,它是一条河,是起帆的绿舟。

三、“用教材教”,超越教材的几种基本方法

1.替换教材的例子

      为了说明基本概念,教材中往往选一些例子。尽管教材的编写者力求选用哪些不同地区学生都熟悉的例子,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的学生,所以新课程提倡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学习知识。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景学习新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学习更有兴趣,也更容易记忆。

2.拓展教材的主题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习惯。知识的学习是比较具体的,能力的提高和习惯的培养则是比较抽象的,很难用量化的标准来测量。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主题的感知和体验,使“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3.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如果说替换教材中的例子和拓展教材的主题,都是从教材内容方面做的改动的话,那么,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则是从形式上对教材的创新。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材上的内容呈现出来,如通过挂图、剪纸、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方式,丰富教材知识的呈现形式,就可以将“平面的教材”变成“立体的教材”,将枯燥单调的书面资料变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通过这种形式的改动,容易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4.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增强了学科间的融合。一方面通过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课程来整合学生的知识,如“科学”课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艺术”课整合了音乐、美术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分科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5.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鼓励和提倡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了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板块,鼓励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在培养学生探索和质疑精神的同时,实现对教材资源的利用和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