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度包装的表达能力
2022-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灋
表达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生活阅历的人、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这也是人和人之前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的原因。
今天早上起来,Yamy依旧像往日一样,和我交流着她的梦境,我也照旧像往日一样和她用她能听得懂的语言给她讲述着我的梦境。突然她说:你知道妈妈、爸爸、奶奶,我最喜欢谁吗?突如其来的一个问题,有点让我摸不着头脑,但为了不打击她表达的积极性,我就顺着她的话题继续和她沟通。
Yamy:我喜欢爸爸陪我玩儿,不喜欢爸爸抽烟;我不喜欢妈妈说我,喜欢妈妈给我买裙子,没好吃的;我喜欢奶奶给我买好吃的,帮我,我好像没有不喜欢奶奶的地方。
听了她的表达,思绪万千。
首先从语序上来看,在说到爸爸和奶奶时,都是先说喜欢的再说不喜欢的,但是说到妈妈的时候却是先表达的自己的不喜欢。从小孩子的思维方式上来看,通常都是想要重点强调的会放在前面讲,或者说也是给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的。我平时的管教在孩子心里留下了深刻且不好的印象,适者生存,对于母亲的依恋和一定程度上的畏惧,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太好的影响。
其次从内容上看,对爸爸说的是外在的习惯,说白了就是对她本身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但是对我的评价是从我对她的直接影响的角度说的,一方面是我对她的影响很大,她对我的依恋是有距离的,一方面说明了她对我的一些期待,希望我可以和她有更融洽的相处模式。
最后从关注点上来看,她的喜欢与否主要是根据对她自身直接利益的影响程度决定的,比方说衣食是她目前最直观能感受到的,所以对衣食的满足程度,直接决定了她对相关对象的认可程度。
很直接的表达,其实减少了很多沟通的成本,这恐怕就是和小孩子相处时觉得轻松的原因吧,回归本我,避免过度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