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

【读史明智004】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三国孔明总缺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24人  70ef1cf5ab72

分享一个读书时候想到的问题: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三国孔明总缺粮?

  战国时代打仗其实也缺粮,对粮食这种战略物资的需求其实比后代更甚。战国时候发生的自然灾害也是比比皆是。去读读《资治通鉴》就能看到,战国几百年,出现的地震,灾害,蝗灾啥的基本几年就一次。这无疑对战争频仍的国家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只不过因为历史久远,我们现今能看到的史料不全,才造成了这种战国几百年打仗不缺粮,蜀汉打仗总缺粮的假象。

  不过为了应题,还是就两个时代的地形,兵役制度,人心向背来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吧,阐述下我自己的观点。不喜勿喷!

对比1、地形优势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这本书中,饶胜文老师把中国的地理河川大致划分成了一个九宫格,从历代王朝的兴替来看,占据了四个边角,也就是关中平原,东北三省,江浙一代以及四川成都平原,可以为争夺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几次从分裂到统一,比如秦末到西汉,五胡乱华到隋唐一统的关陇集团,都是由富庶的关中平原这一角作为根据地的。

  因此,相对其他六国,早早占据这一核心地带和巴蜀富庶地区的秦国,本身就拥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相对其他六国来讲,缺少粮食这种事情对它不是啥难题。而六国基本都是处于防守的性质,并没有远赴秦地战斗,因此供应粮食也不算很困难。客观上来讲粮食短缺问题战国时代要比其他后世好的多。

木牛流马复原图

对比2、兵制对比

战国是全民皆兵,基本是打仗全民皆上,甚至有的是自带粮食上战场,打完仗之后又变成农民。所以这种形式对于作战中的后勤供应部门要求比较小,压力不如后世。

反观后世随着兵役制度不断完善,政府把军事斗争和农业生产做了拆分,都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虽然拆分造成专业化分工协作,但是客观上也对后勤部门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一旦粮草供应不上,前线战斗随时都有可能处于崩溃的局势。加上蜀汉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有很多的高山峻岭,造成了后勤部门输送粮草非常的困难,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诸葛亮的战略进攻。虽然诸葛亮也想出了因粮于敌(比如抢收陇西麦,三国有讲),以及造了木牛流马等加强运输条件,但是对于那么一支深入敌腹地进行作战的军队,粮食问题肯定会成为困扰蜀汉政权的一大难题。

对比3、人心向背及民风

  战国时代的秦国民风彪悍,富有战斗精神,尤其吃苦耐劳这一点也是甲于当时其他战国六雄。经过商君厉行变法之后,国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战,人人都想着杀敌建功赚爵位。这一点极大的调动了底层士兵的战斗积极性。可以不夸张的说,当时的秦国士兵就是一台台杀人不眨眼的战斗机器。这样强大的战斗力面前,即使短期遇到缺粮问题,也不会成为特别大的障碍。

  反观蜀汉,虽然蜀汉政权以汉朝正统自居,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割据斗争,汉朝正统思想对士兵的忠诚度影响其实非常有限,士兵的战斗意志更多的是取决于战争资源的丰富程度,比如兵器是否锋利,后勤保障是否充裕等等。一旦缺粮,蜀汉士兵也会和魏国士兵一样撂挑子不干。从这点上来看,战国时代的斗争意志是要高于蜀汉的。恐怕这一点诸葛亮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所以也只能六出祁山而无工了,惜哉武候,一身壮志穷于现实.或许他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中一生长叹真实的表达出了那种明知不可为而要为之的感慨吧!

原文链接: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67614763130421518/?isRedirect=1

欢迎一起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