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懂一点就多一些便利
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用心皆练达。古往今来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知识加速了这个社会的进步,提高了效率让人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学问就像一个催化剂,在社会中它会让生产活动与生活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的反应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就拿最近一百年的发展,社会进步神速,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往几千年积累的财富。
古代的中国压根就不敢想象可以养活十四亿人口,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当时的社会可以养活多少人。因为在认知层面上缺少实质提高,大家所能利用的资源有限,即便是觉得这个东西是资源也是粗级加工。低水平的利用率自然无法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每个人可以获得的社会福利必然少。
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石油,沈括的《梦溪笔谈》清晰的记录了石油这种资源并且第一次使用石油这个名字。不得不说沈括是一个大科学家,当时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专研科学这样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在当时的认知纬度里石油除了烧火做饭真的没有太大用处,当时根本不可能想象到石油可以提炼出汽油,然后加到车里带着人行走。
而且就拿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石油开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的开发,想让石油放到车里再让车走起来,起码要学会加工石油,汽车也要根据机械动力学设计出来,这复杂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就没搞定的。所以在沈括那个年代即便知道了石油是资源没有配套利用的系统科学,这资源也只能安静的躺在地下。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是源于沈括这样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他们的思想与格局可以跳出当时的社会认知水平的局限性,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有了新的认知。一代代人不断更新各种认知纬度,渐渐的一门门系统性科学就此诞生,我们人类社会就多了几门服务型的工具,生活就多了一点便利。
几千年前的人们不敢想象今天的互联网物联网如此发达,物质流通速度如此之快,当年的杨贵妃为了吃南方的荔枝最快的方式只有八百里加急。可今天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想吃什么可能动一动手指几个小时就送上门来,还不用皇上特意批准。可以说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过的日子远比古代皇帝还要便利很多,我们没有特权有的只是认知层面的学识,这就足以让你有更多的享受。
曾几何时中国的沿海还是荒凉之地,只有罪犯才会流放到那里,如今沿海地区可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认知水平上的差距,古代最稀缺资源是盐,当时中国可以产盐的地方很少,大都是陆地盐井。而且盐井都由政府管理,这样盐就是稀缺资源。
住在海边现在肯定觉得便利,可在古代就很痛苦,缺少淡水缺少食盐。缺少淡水还可以理解,可住在海边还缺少盐就很难理解,海水里就有盐。而当时的人们压根就不会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所以海边明明是富庶之地因为认知水平太低这里就无法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知识这东西谁多懂一点谁利用的多一点,那么对自己就多一点便利。可以说知识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提供的最好的福利,当你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一时不妨试试开卷有益,也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