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人物连载小说

83.蠢材大帅沈攸之

2017-09-04  本文已影响68人  惘然生烟

黄回受萧道成之命,率军西进,部队没几天就到了现湖北黄冈地区,即将进入沈攸之管辖区域,而深懂战场规律的黄回为赢得对军作战的声势,他特命前锋战舰特意搭了三层炮台,挑选壮士敲锣打鼓,乐妓跳起吆喝舞蹈。这一番下来,面临决战的士兵,信心顿时饱满。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沈攸之未尝涉足黄冈地区却已陷入了泥淖。

沈大帅主动挑起战争快一月,大军却顺流行军不过百里,一堆人马滞留郢州都会(今武昌地区),动弹不得。这是他实力不济还是郢州对手过于强大?做个简要分析。

沈攸之造反的真实实力和战前军事一般形势。

沈攸之实力:孙同、武宝等五位将军是前锋,共三万人;刘攘兵、朱灵真等二万人为第二战争梯队,路上面四位将军率骑兵二千直奔郢州治所夏口(比刘休范二百铁骑实力大多了);长子沈元琰留守江陵,按当时所云,十万大军应该调出去了约七万,三万多在留守江陵。

这样的战争实力够不够呢?按载,如果就对阵萧道成的兵力来说,沈攸之也就算一个平手,之前所仅有的优势也就是:一、所谓的太后手命(王蕴丁忧时给的,王蕴是太后侄子),二、或许黄回等主力将领陵或许会投诚与他,三、袁粲等人乘机造反,能尽最大限度牵制萧道成兵力,而自己快马加鞭搞定萧道成。

当然,到目前来说,后两条优势都已经成为了伪命题,黄回西进,袁粲落败,只有诏书在此,且这个诏书,似乎除了他以外还没有人亲见。

再看看沈攸之周边的敌我形势。

沈攸之在开战之初,邀请了他荆州版图上下左右的各个刺史参与对抗建康,以诏书之意以及富贵荣华许愿,志在勤王。

北边的雍州刺史张敬儿开始客客气气,但关键时刻,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捅死沈攸之使臣,宣布不能与沈攸之苟且,并积极与萧道成串联。

豫州刺史刘怀珍是老将,也是萧道成、沈攸之的老相识,又与沈攸之一起在浔阳、彭城打过仗,此时在荆北据守,他经过细思极恐的权衡分析之后,十分佩服萧道成的坚毅聪慧,而反观沈攸之却多次行事下作,于是他当场斩杀使者,并派儿子保卫京师,顺便将使者的头给萧道成送过去,自己宣布阻击中流。

巴陵内史王文和也是立马斩杀使者,告诉萧道成说,管叫沈攸之出不了洞庭。

秦、梁州刺史范柏年在沈攸之西面即上游,有一定实力,持观望态度,秦、梁处于民族复杂地区,民族问题不断,说实话也不方便出兵。

王蕴进京,留庾佩玉湘州行事守家,这个人和王蕴意见一致,是支持沈攸之的。

司州刺史姚道和,是名义上支持沈攸之的,但是都是方便沈攸之军队借道,举行个小型接待仪式,自己并没出兵。

由此看来,沈攸之的造反也就是得到了梁州、司州、湘州三个州并不明确的答复,而明确得到了雍州、豫州以及必须要船越过去的郢州、江州、扬州(这三个是萧道成亲戚管辖的,自然不必说)的明显反对。

按这个分析,明眼人一看,沈攸之队伍就算是万众一心也估计要很难才能打到建康脚下,况且还是乌合之众(说起乌合之众,史书还记载沈攸之还征女子运粮送租,粮草大军也可以被划入军队范畴)。

但是这些分析都是存在本人的大脑之中,沈攸之昏了头脑,没有本人这般分析,他亲率军队出发,完全不以当前大局为意,甚至在大军出发前,他亲自率领几百人轻舸提前前进,提前岳州东北白螺洲上搭建台子,想要坐在胡床上面要观礼自己的军队经过此地,举行阅兵,真是沐猴而冠,好不威风啊!这是基于怎么样一种自信呢,难道说,成功制造了冲突,就是他沈攸之的目的了?本人浅薄,读不透他的心理。

好,沈攸之认不清形势不说,关键是打仗也够糗,居然在郢州第一关夏口就被守将阻挡得溃不成军。

当时,驻守郢州的主将是萧赜副手、行郢州事柳世隆,柳世隆虽是名门之后(柳元景之子),但是却没有大规模的战斗经验,以前最大功劳也就是收服了几个叛徒,此刻居然能够成功阻击自以为不可一世的沈攸之达一月之久,这让沈攸之大为肝火,睡不着觉。

其实当然,在这里,除了是沈攸之自持如刘备一般自诩兵力,看不上黄口小儿萧赜等人,从而轻敌以外,另外一个让沈攸之进军艰难的原因就是,萧道成的军事布局本就是如此,中流阻击沈攸之是萧道成、刘怀珍、柳世隆等人共同书信约定后的选择,只是没想到的是,沈攸之居然逊到连郢州、夏口都突击不过去。

为了能够成功阻击沈攸之,萧道成开始严阵以待,计划在长江江面上做了几层锋线,严密部署,以确保沈攸之过不了赣江之流,到不了新林,但让萧道成没想到的是,老对手沈攸之这么水,他战略布局的第一关都过不了,这让萧道成顿时觉得有独孤求败的感觉,老亲家他以前似乎不是这样的啊?

接下来看沈攸之到底遇到什么现实困难了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