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当为党
青春当为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转眼从习近平作为知青离开北京去往陕西下乡插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8年。而在这48年中,在习近平成为总书记之前,最为民众所赞叹称道的,是习知青那插队的7年时光。
1953年出生的习近平在1968年底还没有到插队年龄的时候,便向学校提出去插队的申请。在老师的劝阻下,当时还未满16岁的习近平仍然选择了去穷乡僻壤的陕西插队——尽管他清楚如果再等一年,等他到了能去插队的年龄,他就有可能留在北京当工人。谁都知道,在当时,留在北京会比去陕西好。而习近平选择应了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后来,在2002年习近平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文章里介绍的不只有北京青年去往陕西过程中这些知青的心理落差,还有这些知青在陕西的不适应。文章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四大关——在贫瘠的陕西一切都是问题。不过在憨厚淳朴的老乡们的帮助下,知青们最终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当然,条件的艰苦更是帮助了这些知青磨炼自己。在习近平插队期间,也是他从少年到青年,确立三观的时期,习近平以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书记的称赞。从那时起,习近平便真正投入到为群众做实事中去。在那七年里,习近平不断的学习思考,为本地的农民带来了真正的美好生活。
在当时,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被批斗被下放,也使得“别人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习近平背负着精神压力,在困境中实现了自己精神的升华。每个人都是要成长的,而习近平的成长不仅让他胸怀大志,还让他的大志是为了芸芸众生。从习近平的青年时期,他便一心向党,更多为群众做事,充分考虑群众利益,也让群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当然,在习近平插队期间那都是构想,而在他当选总书记后,他的全面小康构想正在变成现实——可以说习近平对于党的构想,对于群众,对于社会的构想都起源于他的知青岁月。不断的学习与思考让习近平对国际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而进入清华大学也让他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知识面。这一切都成就了习近平。
如果说毛主席是让中国站起来的人,那么习近平就是让中国强起来的人。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正是习近平同志多年学习思考后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展开全方位外交布局。也正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他有了国际间的格局意识,习近平同志艰苦耐劳,为人民着想,背负强烈历史责任感,肯读书善学习的诸多优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17级药物制剂李泽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