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好书分享

为什么诵读经典而不是朗诵经典?

2023-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朱海芳

#老书屋

读一本经典老书

一本常读常新的老书

一本可以永久诵读的老书

《启蒙宝典》包含: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孝经》

《朱子治家格言

《大学》

《中庸

《论语》

《道德经》

启蒙讲堂

一起共学,相互陪伴,让学习不再孤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被人欣赏和鼓励。“鼓励别人就是鼓励自己!”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为什么诵读经典?

始终相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经典,慧润心田

什么是诵读?

朗读和诵读有何异同?

二者有何特点?

诵读有两个意思,一是读出声音来,另一个意思是背诵。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

朗读与诵读的区别: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诵读不仅强调了读,而且强调了积累,要熟读成诵。

朗读与诵读的相同点:都是要出声读,都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都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培养语感。

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特点,多读书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需要。

朗读的特点: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言语活动,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 朗:明亮的意思。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化,同时也是对普通话声、韵、调和音变的综合运用、综合检验的一种形式。

诵读的特点:诵读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诵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用丰富的情感、抑扬顿挫的声音、具有艺术表演性地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扩展资料:

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朗读技巧之如何全神贯注、进入作品。

所谓全神贯注,就是在朗读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朗读中,倾注在朗读的作品中,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所谓进入作品,就是把作品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感受,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心理活动;要主动去揭示语言本质及逻辑链条,要设身处地、寓情于景,加强形象感受;要尽力引发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紧紧抓住与听者的对象交流;要在整体运筹之中具体加以把握。

这样,朗读都就没有心力去考虑其他,连注意的边缘也少有兴奋点的干扰了。

当然,进入不是陷入。陷入,就会失去主动,失去自由。

就像伯思斯坦所说:“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失去方向,不分主次。

进入则不同,它是一种清醒的、自制的状态,能在体味作品中也觉察自我,能在情动于衷时还可以调节检验,时时评价,不会神不守舍,不会贸然失态。

为什么不能进入呢?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时是某种与朗读内容无关的思维活动闯入脑海,侵犯了注意中心,改变了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向,因而意识与朗读背道而驰造成的。

有时,是朗读者以主观随意性强加于朗读内容和作品形式;有时是忽进忽出,全无主动性;有时是强迫自己进入而不得,是为了进入而进入,丧失了内在的依据性。诸如此类,都应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犹如演员进入角色,有第一自我(被引动方面)、第二自我(能调节方面)的问题一样。

朗读应该学会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使自己在进入朗读内容时,有足够的、适度的控纵能力,既不游离于外,也不陷入其中,真正掌握和行使朗读的主动权、自主权。

写字是一种生活

每天清晨书写经典诵读经典,已践行2000+天。不为书写有多好看,只为在经典中寻得一份心灵清净。

为什么诵读后还要书写经典?

简单的事重复做

写字慢慢来养成书写习惯

书写经典让心灵变清净

写好字从书写经典开始

爱上经典快乐吟诵

让喜欢的事成为生活

在悦读经典中快乐成长

书写有道智慧成长

写好字从经典开始

在书写中修一颗清净心

为什么读经典老书?

读经典老书,写作慢慢来

回忆一下,什么书曾深深地打动过我们?再一次找来读,书未变,可是我们的年龄变了。我们从书中又找到新的感动。

老书一般都是老成持重的,它们正是因为自己的自尊,才没有被岁月淘汰。

阅读是一种追求,是对作家和思想的追求、对个性的追求。正因为这种种追求常常落空,我们才去读老书。

——源于张炜《写作慢慢来》<看老书>

张炜老师在文末告诉我们:当你有一天非常自信的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当代作家,那么你就是幸运的,你该一直读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